第(2/3)页 “OK” 这一点,陈光良很清楚。 对于陈光良来说,这第一次与埃索合作,成功与否,不仅关系船队的命运,在某种意义上,也关系华夏船队能否立足国际航运界。 这一仗,只许胜,不许败。 他亲自出马,指挥油轮的运作。 陈光良是宁波人,遗传了不少宁波人做生意的精明和计算能力,而多年的银行生意更是令他善于统筹安排。他精确无误地计算出小型油轮的运送日期,并亲自出马,组织船只、调度人员、监督船只的进度。 1.2万吨的油轮,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中等水平的大船,毕竟最大也就2.3万吨的油船;很多国家,还使用者几千吨的油轮,甚至是几百吨的油轮(这种船不适合很多航线)。 为了此次的推销,环球航运也事先准备了很多的工资,例如检修整个船只,调集环球航运最优秀的海员,甚至还派遣了外籍顾问随行。 从中东运输石油,去欧洲最近,只要穿过苏伊士运河,两则之间的距离那是非常的近;但如果没有苏伊士运河,那么船只则需要绕过好望角,距离远了一倍不止。 不仅仅如此,好望角是风高浪急,不是什么船、什么时间,都可以畅行的。 正应为如此,前世在1956年苏伊士关闭期间,世界航运的运费翻了几倍。 道理很简单,虽然美洲、欧洲航线只是增加了一倍多,但世界上的船只就那么多,增加一倍多的运输量,就会造成船只短缺。 所以,所有船队都会趁机提高价格,运费翻几倍就不能理解了。 当初1956年苏伊士运河未关闭前,运输至欧洲石油的价格是6~10美元,但之后则猛增至40~60美金每吨。让很多拥有船只的老板,一年时间赚了过去几年的钱。 不仅仅是美洲、欧洲的运费价格,整个世界的运费都会暴涨,因为船是流动的。 ‘长江号’是环球行业的第一艘油船,当初陈光良说要用26个希腊字母来命名船队,实际上去年就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而环球航运的‘油船’,先是以‘长’开头命名,例如长江号、长隆号、长运号当然,船体上基本是以英文,中文更多的是船员们和内部的命令。 毕竟在世界上做生意,此时中文还是行不通的。 “过苏伊士运河了,打起精神来!” 随着‘老资格’船长滕士标的一声提醒,所有的华籍海员纷纷激动起来。 有高级海员感叹道:“当年,就是这个苏伊士运河,我们华人的招商局船队,被英法管理者刁难,说华籍船长不能驾驶船只通过,只能欧美籍的船长才能通过。” 有人不懂当年的往事,说道:“那最后呢?” “最后也没有通过,但我们却一直在抗争,终于在抗战后,我们华人的船长,可以畅行苏伊士运河。说到底,还是国家打出了威名!” 二战中,华夏军队绝对算利害,法国都投降了,而华夏一直拖着日本。 “那是华夏军队的功劳啊!” “当然!不过我们华夏海员也争取了很多,例如当年香港的港口,也不允许华人船长进港(仅限远洋船或多少吨位),我们就抗争胜利了还有抗战后,第一个全华人海员驾驶船只,航行至欧洲、美洲,都是我们环球航运创造的记录。” 说到这里,所有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另外一边,滕士标也正在全神贯注,虽然此次船上有个外籍顾问,是环球海运学校的顾问,但实际上他知道,老板只是上了双保险,还是希望由他们华人全部完成。 有生之年,他说不定还能驾驶2万吨,甚至3万吨的油船呢! “轮到我们通过了,请各单位注意,保持注意力!” “收到” 这个年代的苏伊士运河,倒是没有后世那么排队拥挤! 长江号缓缓行驶在苏伊士运河上,这是华夏油船的第一次过苏伊士运河。 当年英美不让华夏籍船长驾驶轮船过苏伊士运河,除了歧视之外,也有担心船只一旦在这个运河搁浅,那就会造成很大麻烦,因为这个运河,也就只能一条船通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