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6章 大买卖-《大明:国舅凶猛》


    第(2/3)页

    马璁愣了一下,按照他的理解,“半个月?”

    “好的时候,三天,天气条件差一些的话,四五天,这还是在两淮,如果去了南海,绝对可以两天收获一次,前提是弄好制卤,半成品跟得上。”

    马璁难以置信,三到五天就可以收盐,还是小山那么多的盐,这比煮盐方便快捷多了。

    “像这样的晒场,我打算从两淮一直修到南海,保守估计,一年理想的产量,能达到十亿斤,年头过的越多,产量还有可能提高,几年之后,可能产盐就是二十亿斤,大明的人,吃的盐我一个人就能承包了。”

    马璁震撼的嘴巴合不上,这要是真的,等于直接另起炉灶开辟了新的盐政体系,而现有的煮海灶户,将不堪一击。

    张骥又把他的那一套市场理论说给马璁听,什么扰乱市场秩序,欺行霸市,断时间摧毁大明的食盐供给流程等等,把马璁听的浑身直哆嗦。

    但是张骥提到的,很新奇的生产税把马璁吸引了。

    张骥觉得按照百姓人头收盐税,漏洞太大了,不如把税直接加在食盐这个产品上,不管你是不是人,只要你吃盐,那你买盐的时候就得交税。

    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张骥意识到了这里面巨大的利益后,脑海里冒出了类似海关的关税想法,他把盐课垄断了,对大明包税,现在大明一年盐课银子不到二百万,行,我直接给三百万两,四百万两,把这方面合法化,然后换他来收税。

    最不乐观的估计,刨除给大明国库的,张骥一年最少也能获得几百万两银子。

    哪来的?是从地方,盐商手里释放出来的,让盐课税银回到合理的区间,又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那只能牺牲这些既得利益者了。

    这可是涉及到一年几百万的生意,张骥越想越激动,那些贪官污吏和盐商拿到这些银子,后面无非是买房子置地,再养养扬州瘦马。

    而他如果有这个持续稳定的资本来源,起码开海,远洋贸易就有资金了。

    张骥打定主意,谁敢跟他抢这个生意,那不好意思,骥,拉登,张可就要上线了,猪油炸药了解一下,谢谢!

    马璁听完张骥算的这笔账,整个人险些石化,张骥居然要包税,如果一年给朝廷三百万两盐课银子,那没人能挑出毛病来,谁不服,谁反对,也按照这个条件来顶替张骥就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