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甄选曲目(1)-《九品寒门》


    第(2/3)页

    “妙哉。《礼记》有云,‘乐由心生’。而琴最能反映出人的心境,所以才有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一说。这么说来,丝属的有了琴,八音已经定下三音了。其他的呢?”

    “暂时想到这三个,别的还要容我构思,不如请比玉兄说说你的想法。”

    比玉在心里也早有了想法了,听舒晏谦让自己,就道:“你刚才所选的虽然都符合元正大会的氛围,却都少些热闹,我推荐一段——就是在陛下寿诞之日表演过的,把很多盘子用手轮流向上抛,复又接在手里,再抛出去的那个百戏……”比玉一边说,一边用手做着向上抛的动作。

    舒晏看比玉亲自做着示范,不觉好笑:“你说的那个是杯柈舞吧?说起那个百戏,表演之时,乐曲什么的倒在其次,主要的是看伎人的手艺,盘子越多,接起来就越难,眼明手快,不能有半点差错。有能力扔上去,就要有本事接下来……”

    “有能力扔上去,就要有本事接下来……”比玉口里重复着这句话,手还做着向上抛的动作,停在头顶上,表情呆滞。在多年前的那个上巳节,他也是重复着这样向上抛的一个动作,把一个女孩的漂流蛋扔向空中,却没能接回自己手中。

    舒晏以为比玉被那个杯柈舞所迷,就推了他一下道:“比玉兄,一个百戏而已,何至于这么痴迷?你赶紧说说这曲舞配什么乐器合适吧。”

    “哦……”比玉这才回过神来,稍稍缓了缓才道,“这个杯柈舞不适宜配普通的曲子,因为它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紧张明快的享受,所以我想,当伎人表演的时候只用拍板打拍节,盘子舞得慢的时候就慢打,舞得快的时候就快打,附和着他的节奏。”

    “对。这舞配编钟、琴瑟那样复杂的乐器反倒不行,只一串拍板,就能将全场的人的气氛带动起来。此一组合不需要乐辞和复杂的曲调。拍板属木,又定了一属,你再接着往下说。”

    “乐府旧曲中的《上邪》吧,我刚才看咱们的乐坊中也有此曲目。”

    “《上邪》?”舒晏惊异,“不行不行。此曲虽说简短明了,内容还真挚感人,但它过于凄婉,尤其是曲词中包含的‘绝衰’、‘竭’,乃至‘天地合’之类词句,如果出现在这么喜庆的元正大会上,那还得了吗?”

    “那就换一首《白头吟》。”

    “《白头吟》,呵呵,我看你今天是绕不开旧乐府了,而且全都是儿女情长的话题。”

    “你只说行也不行?”

    “此曲乃是卓文君为了挽回司马相如的纳妾之意所做,虽说没有天地合之类曲词,然而终非不过儿女情长,比如‘凄凄复凄凄’等,还是未免消极了些。”

    “我晓得,你的意思是,元正大会上陛下就是想多听到一些吉利的话。这好办,只需将诗曲原词稍稍改动一下就可以了。”

    “改原词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只看改得好不好了。”

    比玉将《白头吟》在口内小声吟诵一遍,脑中一闪,“我在末尾加上两句‘今日相对乐,延年万岁期’,你看如何?”

    “‘今日相对乐,延年万岁期’,有‘乐’字,有‘延年’,还有‘万岁’,好极了。有了这些词句收尾,即便前面消极一些,也无妨了。只不知此曲你打算配何种乐器呢?”

    “当年卓文君不顾家里反对,毅然嫁给了患有消渴疾的穷小子司马相如。堂堂一个富家女放弃了奢华的生活,甘愿抛头露面当垆卖酒,与相如共患难。而相如得势之后却忘却当初文君与自己的患难之情,想纳美妾。文君悲愤之余给相如写了这首诗。遥想当年文君情境,回忆自己当垆卖酒的经历,一边拍着酒瓮,一边泣诵着此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