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奢求尚主(2)-《九品寒门》
第(2/3)页
“事在人为。就像你们琅琊王家,先有王敦做了先帝驸马,如今王衍的大女儿马上又要做太子妃。”
王夫人听罢啐道:“施家是施家,王家是王家。难道谁家都有资格跟皇室结亲吗?别看你家有点家财,若论家世,你们施家哪能跟我们王家相提并论!”
非是王夫人自大,事实也的确如此。施惠被夫人抢白得没话说,只得讪讪地道:“要不怎么说是事在人为呢。王衍不光是大女儿要嫁给太子,小女儿又要嫁给贾谧。本朝两个未来最有权利潜力的人都被他一家占了。如今他是风头日盛,我们何妨就走走他的门路?”
施惠为了防止贾恭的打击报复,一方面想甩锅给舒晏,另一方面又异想天开,想攀结皇室。过了些天,他果然亲自下了请帖给王衍,毕恭毕敬地将王衍请到府上。
王衍这个人虽然也善于机变,但却很有个性。他曾经为了追求名士风度,把家财散尽。只喜欢与同道之中的名士交往。若是看不起谁,即便那个人有再大的势力他也不去结交。想当年杨骏就曾经十分欣赏他,想要把一个女儿嫁与他,可他却很轻视杨骏,没有接受这门亲事。
同样的,他也不太喜欢施惠。认为施惠只会一味地钻营,为了名利,不择手段,毫无风骨,只是一个满身铜臭的贵族,完全没有时人崇尚的名士风度。相反的,他非常喜欢比玉。因为比玉的个性与他父亲不同,喜欢风度,不讲究经营,有名士风采。王衍碍于姊姊王夫人的关系,给了施惠这个面子,来到施府中做客。跟施惠勉强坐了一会儿,便要见比玉。施惠无奈,只得派人将比玉叫来。
比玉早就十分崇敬王衍,把王衍作为自己的偶像,暗地里立志要做他那样的玄学名家。平日只恨接触机会少,今日一见王衍,欣喜若狂,也不问王衍为何会来自己家里,只想讨教玄理。王衍也以比玉为同道中人,欣赏比玉的灼灼风姿,机巧言谈。两人一见面,没两句话就切入到玄理上面去,于施惠的正经事不管不顾。
施惠在一旁干着急,却也没有办法。他这样干坐着,很是尴尬和无聊,无奈也只得陪着时不时地插上一句半句的。他虽为世家出身,却缺少那种洒脱风范,对于清谈只是入门,偶尔插上两句也是不合时宜,不能入理,如同菜鸟一般。王衍起初还出于礼貌听他两句,后来见他完全跟不上路子,干脆就不理他了,只跟比玉侃侃而谈。这一谈直谈了两个时辰,才算结束。王衍很是满意,比玉更是兴奋。
施惠总算盼着他们收了场,自己这才有机会说正常话、办正经事了。趁着王衍的好心情,继续奉承他道:“尊家在当朝个个都是身居要职,而且名士辈出,誉满天下。某个家族,要说偶尔兴起一代,即便做到了三公也算不得什么,难得的是长盛不衰。听闻琅琊王氏一族从汉时起一直到魏晋,已经发达了数百年,真可谓望族不倒翁啊。”
魏晋时期,论炫耀的资本,资财、官爵什么的都在其次,最讲究的乃是家世。这个话题明显投王衍所好,他当然欢喜,更加得意地道:“何止是汉时?我琅琊王氏一族的祖先乃是为秦始皇诛灭六国的名将讳翦的。”
施惠知道王衍所说的乃是王翦,由于涉及到对祖先名字的避讳,不能直接说出名字,所以才那样说。
当时,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世地位,冒认古代同姓的贵族名人做祖先的现象十分普遍。施惠并不管王衍所言属实与否,只管故作惊诧道:“哦!了不得,了不得。那可是与白起、蒙恬齐名的秦时名将啊。”
“诶,光是秦时名将算什么?我先祖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排上号的,号称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说起秦时名将来,什么白起、蒙恬,跟我先祖比起来又算得什么?他们两个,一个靠挖坑出名,一个靠砌墙出名;一个是在统一之前,一个是在统一之后。而秦始皇真正的统一大业,功劳最大者乃是我先祖王翦、王贲父子。六国之中,有五国都是他们父子灭下的。这功劳谁人能及?”王衍说到激动处,也不讲究对祖先名字的避讳了。
“的确,的确。”施惠赶忙恭维,“令先祖的功绩说是千古奇功都不为过。功劳大还只是一方面,相比白起和蒙恬的可悲下场,最难得的是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之后还能全身而退,封侯封爵。真是太高明了!这么说来,尊家是响当当的名将之后,智者之后。然而先辈再显要,也需要后辈去发扬继承。尊家发达数百年,与王氏子孙英才辈出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贤内弟你,则又是其中翘楚,明悟若神,不但被公推为当今清谈领袖,如今更是锦上添花。听闻两位令媛,一位已许嫁皇亲贾侍中,长女更已被选为太子妃,日后必要做皇后的,到时候贤内弟就是王公国丈,普天之下显赫无二。我施家一门还要多求仰仗。”
虽然不太欣赏施惠,但经过对方的这一番吹捧,王衍很是受用,笑着谦逊道:“施家一族也是名门,姊丈身任宗正,贤甥少年英才,前途不可限量,你我又是姻亲,说此仰仗的话实在是太过谦、太见外了!”
“小儿虽则有些才貌,只是......只是这婚事方面却久不见动静,这令我夫妇二人煞是心急,还请你这个做舅舅的多多费心。”
比玉本来是心情极佳的,可一说到婚事,立刻萎靡了下来,眼观鼻,鼻观口,呆若木鸡,不发一言。
王衍将头转向比玉:“以贤甥此等才貌,洛阳城中的仕女大可以任意挑拣,只怕是你们自身眼光过高,才耽误至此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