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西域长史(1)-《九品寒门》


    第(2/3)页

    “怎么卖?”

    “用什么来买?”

    “用马交换,不够的话用帛来补。”

    “看你这马也一般,那就一匹马外加八匹帛换我一头骆驼。”

    “什么?八匹帛?别人都是五匹的,你怎么八匹?”舒晏惊诧道。

    谁知那人却一脸鄙夷:“休要诓人,哪里有这个价钱!”

    “怎么没有,敦煌城内有人主动向我们搭讪,我们还没理他们!”

    “此处是玉门关外,不是二百里外的敦煌城。”此人口气相当傲慢。

    “你——能不能便宜点?”舒晏不想跟他置气,依旧平和地问道。

    “不能。我这里就这个价钱,不要的话,你们就还回敦煌去。”

    八匹帛,换两头的话就要十六匹,而自己总共才有五十匹帛,还要搭进去两匹马。有心再回到敦煌去,可一来一回要五百里路。舒晏不想多耽搁,就打算只换一头。

    “那就——”

    舒晏刚要敲定交易,却被刘才扯到一边道:“将军怎么能跟这种人交易?”

    “他怎么了?有什么不能交易?”

    “还怎么了?此人只牵了两头空骆驼,什么货物也没带,明显不是商人,而是专门高价为难敲诈出关的客商的,谁跟他们做交易谁准上当。而且这些人都跟玉门关的守军有关联,即便怎样耍奸诈也没人敢奈何!”

    “但如果不交易,我们没有骆驼啊。”

    “没有骆驼又怎地?我们不也照常走了这么远么?”

    刘才不由舒晏分说,强行将他推上了马。

    属下能有这样的拳拳之心,也很是难得。舒晏没有过分坚持,毕竟这笔交易的确有敲诈之嫌。三人信心满满一路出关西去。

    可他们所激起的那些士气和信心,在真正深入到这片土地,面对了险恶的环境现实的时候,却是十分的脆弱。

    中原地区虽然也满是荒凉之地,然而那种荒凉是充满生机的荒凉。不要说散落着的农田,走上几十里总能望到的炊烟,就是毫无人迹影响的原始荒野,总归也是有点生命的颜色。

    而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绝大部分的一望无际的只有光秃秃的茫茫戈壁。漫天飞舞的黄沙,吹得舒晏三人睁不开眼,嘴唇干裂,头脸、衣服上全是沙土,如同三只土猴。不光是人,那三匹马也好不到哪里去,口干舌燥,半迷离着眼,沙子吹进口鼻,不时地喷着气,驮着行囊和三个人,四蹄踩着松软的沙土,走得十分地吃力。

    这里昼夜冷暖温差巨大,日间还是艳阳当头,晒得人口干舌燥,到了晚间,气温骤然下降到冰点以下,仿佛一天之内就要经历一轮季节变化。舒晏三人在日间只是一件夹袍,到了晚间就要穿上皮裘,然而还是不胜严寒。此时他们最盼望的就是能够遇到几户牧民,收留他们在帐篷内借宿一晚,如果能够吃上一点羊肉马奶,那简直是谢天谢地了。倘若不能,那就只有择一处岩壁洞穴之类的能够避点风寒的地方挨一夜了。

    人能忍受寒冷和风沙,甚至是饥饿,然而却忍不得渴,水是不能少的。可这里最缺的就是水源。这也是最难以忍受而且是最危险的所在。难得遇到一处水源,即便不渴,人畜也要尽情一饮,并把瓶罐葫芦全都灌满。谁也不知道下次再遇到水源会是什么时候。人不知道,马也指望不上。

    绝少水源,也就绝少生命。风沙一起,遮天蔽日。别说没有一点生气了,就是方向都无从辨别。没有任何参照,走了许多的冤枉路,多次偏离了路线,这是最容易让人产生茫然和消极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