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长大了-《孤勇大明》


    第(2/3)页

    其实,后世温度计也用到金属汞,到时科普一下,做些防犯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即可。

    现时的人们主要用铜镜,可以想见,一旦玻璃镜横空出世,也是神物一般的存在,根本不愁卖。

    做玻璃,主要设备是玻璃炉,甘薪已经按郭东的设计搭了一台,一次开炉,可产出几十斤玻璃态浆料,跟后世比,连小作坊都算不上,但郭东要的是垄断利润,价格自己定,第一桶才是真金。

    工人们在干活,一炉玻璃态浆料正好出炉。

    甘薪亲自动手,将一块四四方方的铁板水平置于坩埚之上,铁板四周有沿儿,内里被打磨的光滑如镜,工人用瓢舀起一瓢浆料,泼在铁板上。

    由于重力作用,浆料在铁板上会自然流平,多余的浆料顺着一个小开口,留到铁板下面的坩埚中,稍后回炉再用。

    待到铁板上的浆料冷却,一块平板玻璃便做好了。

    郭东凑上去瞧了瞧,果然见到不少裂纹和气泡,裂纹是因为冷却不均匀或者太快、产生的应力造成的,而气泡则是因为铁板上残留的水汽、空气来不及排出导致。

    后世造玻璃,多采用浮法,就是让玻璃浆料流进金属锡液体中,玻璃态浆料因为比重低,会从液态锡中浮起来,金属锡的熔点只有两百多度,相当于浆料在锡水里降温,浮在锡水表面的浆料冷却后,就变成了玻璃。

    浮法造玻璃,跟水在表面上结冰的情况类似,做出来的玻璃没有气泡,表面非常光洁,就跟冰块似的,浮在锡水上,表面张力起主导作用,也没有不必要的应力,所以不会有裂纹。

    当然,浮法造玻璃是下一个计划了。

    现在只能挑那些相对较平的地方,切割下来,送到后面的锡汞工序,这一炉,良品率应该不高。

    甘薪忙完了活计,过来见郭东,手里拿着一面镜子,这是他们眼下唯一的成品。

    郭东拿过那面镜子,跟镜中人对视,之间镜中人生得郎目皓齿,脸蛋嫩得能能掐出水来,嘴唇上隐隐一抹淡青色,纤毫毕现,伸手摸摸,感觉已是货真价实的短须了。

    “镜子里的人..还真是有些俊啊。”郭东摩挲着下巴,不禁臭美道。

    “哈哈哈...”众人大笑不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