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两日后,根据市井流言和堪舆图的模糊指引,苏岩一行悄然前往城西老槐树巷。 越靠近城西,街市越发显得破败萧条。 根据打听来的方位,他们在一处断墙残垣前停下了脚步。这里便是昔日的“听雨琴院”。 与其说是琴院,不如说是一片被遗忘的废墟。 院墙大半坍塌,露出院内荒草丛生的景象。 仅存的一座主体阁楼也歪斜欲倒,门窗朽烂,蛛网密布。 唯有门前一株枯死的梧桐树,依稀还能想象出当年树下听琴的雅致风光。 柳殊谣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李虎也收敛了平日的跳脱,低声道:“这地方怨气好重。” 苏岩默默感受着怀中摄魂珠的剧烈震动,率先踏入了废墟。 他们在荒草和瓦砾间仔细搜寻。 根据亡魂模糊的记忆碎片,信物可能埋藏在琴师阿秀常坐抚琴的窗下,或是那棵梧桐树的树根附近。 柳殊谣细心,在一处半塌的窗台下,发现了一块松动的青砖。 撬开砖块,打开铁盒,里面是一块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半块玉佩。 玉佩质地温润,刻着复杂的云水纹路,断口处参差不齐,显然需要另一块才能拼合完整。 与此同时,李虎在那棵枯死的梧桐树下,用刀挖了片刻,也挖出了一个小小的陶罐。 罐子里没有金银,只有发黄的户籍牌,上面模糊写着“阿桓”二字,以及一个地址——位于城南贫民区的一条小巷。 “阿桓,这应该就是琴师阿秀和那位兵士儿子的名字。” 苏岩握着手里的半块玉佩和户籍牌,心中了然。 亡魂的执念指引着他,下一步,就是找到这个叫“阿桓”的人。 根据户籍牌上模糊的地址,他们费了一番周折,终于在城南污水横流、棚屋林立的棚户区深处,找到了一个低矮破旧的窝棚。 窝棚里,一个约莫二十多岁、面色蜡黄的男子,正就着昏暗的天光,笨拙地编织着竹筐。 看到苏岩三人气度不凡地出现在门口,男子吓了一跳,紧张地站起来,手足无措:“你们找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