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最重要的一瞬间-《日月大明》
第(2/3)页
邓玉涵的中文说得很溜啊。
早知如此,何必费劲跟他讲英文呢。
这人看起来很苍老,五十出头的光景?
一脸的胡子,没有胡子的地方,只占脸上很少一部分,眼窝深陷,蓝绿色的眼珠子,脸色煞白,是那种病态的苍白。
两人正相互打量着,邓玉涵突然咳嗽起来,煞白的脸此时却憋得血红,此人果然身患重病。
史料记载,邓玉涵和他的伙伴们因为千里迢迢,从欧洲乘船来到中国,在海上都身患重疾,活着上岸的只有寥寥数人,所幸邓玉涵活着上了岸。
可能就是在海船上,落下了病根儿,上了岸,邓玉涵就一直病恹恹的。
大概在崇祯三年,也就是明年,邓玉涵在北京去世。
邓玉涵很客气地作了揖,倒是听明白了杨波的散装英文,只是杨波的口音,听着有些...别扭。
稍顿又道:“杨老板,您不如就称我约翰吧。”
约翰显然对正在校对的时钟很感兴趣,两人没聊多久,便提出到近前观瞧,杨波扭头瞄了一眼校对现场。
施辰和那个年轻人正专注校对,那年轻人手里拿着尺子在丈量,施辰则在记录,嘴里念念有词。
前面那条绳上还挂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禁止入内。’
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为了避免人们一拥而上,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校对工作。
“等钟敲响以后吧。”
杨波话音未落,圈儿里有个人站了起来,举起了手中的小旗子,人群骤然安静下来。
咔哒,咔哒,咔哒..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
屏住呼吸,心跳似乎和那咔哒的声响发生了共振,所有人都紧张地看向那座时钟。
“当,当,当...”
钟声已然敲响,几乎在同时,那人手中的小旗子也猛地向下一挥。
时钟连续响了十二下,代表正午十二点整。
这是时钟的首秀,杨波特意设定连敲十二下。
正式启用的时候,只会敲那么一两下,一样的声音听多了,就变成噪音了,尤其杨波自己的府邸就在隔壁。
欢声雷动。
黄仁杰一下从地上跳起来,哇哇乱叫,飞一般地跳过绳子,窜了过来,那个年轻人紧随其后。
“杨老板,恭系杨老板..”黄仁杰一边跑,一边大声喊着,“几乎木差,几乎木差..”
黄仁杰是广东人,说话都是广东腔,好在杨波也能听明白。
那个年轻人也赶了过来,兴奋道:“杨兄,真是丝毫不差。”
那年轻人叫谢臻,海州知州谢文治的大公子。
时钟这一摊子就交由他暂时负责,这是杨波给他安排的活计。
待问乡楼建成以后,室内室外,还要配置不少东西,比如在平台上安装几部天文望远镜,传声筒等等,室内安装万花筒、两个球摆、齿轮运动装置、双曲线运动装置..等等。
就像后世的科技馆,能做多少,就装多少,这里离学堂很近,就算是学堂的一个科普基地了。
谢臻年岁也不大,就让做‘科技馆’的负责人。
“这不可能。”杨波摇了摇头。
看了一眼邓玉涵,正色道:“时钟的精度无止境,没有最准,只有更准。”
说话的时候,杨波神色严肃,心里装哔的感觉却挥之不去。
“这一点,我也同意。”
邓玉涵点了点头,又道:“在我看来,这种测定正午时刻的日影法太过粗略,并不能准确测量时钟的精准度。”
邓玉涵显然是个行家,对钟表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不然说不出这般话来。
“走,我们过去看看。”杨波招呼道。
那条绳已经被取下,杨波带着邓玉涵、褚春分、十二娘等人走到时钟跟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