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这么个娃娃亲-《日月大明》
第(3/3)页
“我也有一言,也说来与侯爷共勉。”
杨波轻笑一声,显得云淡风轻,又道:“侯爷不妨劝劝你的那帮老哥们,让他们少挤占些地,否则,鬼头刀架到脖子上的那一天,早晚会来。”
“你..”
常延龄气抖冷,却见杨波一挥手,扬长而去。
.......
沈阳号赶到舟山,看天色,还有些时辰才会天黑,杨波索性让沈阳号绕着舟山主岛转上一圈儿,他要看看海岸线。
舟山是孤悬海外一孤岛,第一要务,便是海防。
关于舟山,杨波跟不少人了解过,甚至让人绘制了详细的地图,但海岸线的情况,还是要亲自勘察一番。
据他所知,大明对舟山一带的海防,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岛上倒是有两个千户所,上次来舟山之时,杨波就见到军士在海边兜售鱼获,都是些老弱病残,站都站不直,根本不堪一击。
大明朝廷舟山一带的海防,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海道险,勿出兵,但令诸卫严饬军士防御之。”
这话可是开过皇帝朱元璋所说,由此可见,大明朝廷对待海防的消极态度。
大明沿海地区,饱受倭寇贼患困扰,人民苦不堪言,朱元璋雄才大略,难道他就不想有个安宁的海疆?
他当然想,只是一算账,在海岛上固守,完全不划算,还不如把海岛上的居民迁到内陆去,更划算,如此,便有了大明的禁海政策。
舟山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难以防守之地。
作为一座孤悬海外的岛屿,舟山与内地之间隔着一段相当漫长的水路。
这使得一旦战争在海上爆发,内陆不可能及时派兵支援,只能依靠驻扎在舟山的士兵独力支撑。
但是,作为一个岛屿,舟山的自然环境又相当恶劣。
岛上不仅多山地丘陵,无法提供大规模、大面积的粮食种植条件,而且,条件稍好的海岛边缘地带,也因常年受到海水的侵蚀而土壤盐碱化,粮食产量极低。
扣除必须上交的税收之后,本就不多的粮食更加稀少,难以维持大数量人口生存。
此外,由于适宜种植粮食的地区位于海边,这就使其极易遭到贼患的破坏。
虽然种植困难,但破坏起来,却是很容易,直接一把火,就能让舟山整年陷入缺粮状态。
因此,就算朝廷想在舟山大量驻军,保证海防,岛上粮食不能自给,怎么办?
从内陆运?
可舟山与内陆之间隔着漫长的水路,也就是说,官府在运粮时,也可能遭遇贼患袭击。
毕竟,运粮总不能花费比粮食本身更高的代价。
还有,舟山在战略环境上,亦是易攻难守。
贼舟无处不可登崖。
舟山的海岸线支离破碎,防御起来,兵力不够则分身乏术,大规模进攻讨伐又如何?贼寇们便逃窜至周围数不清的小岛上躲避,人一走,贼又来,让人防不胜防,官军给养困难,难以久持,终是不成。
面对“一望海洋, 浩淼无际”的环境,气势汹汹的官军却无计可施,只能选择撤军。
这样说来,为了对付倭寇,大明的海禁政策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
大明朝廷对舟山海防的忽略,看似是对一个地区军事力量的投入多少的问题,但其背后却反应了中国历朝历代忽视海防的落后观念。
为了对付倭寇而遂行的海禁政策,影响更是深远,几乎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陷入落后挨打的惨惨局面。
世而来的杨波,清楚地知道大航海时代正在来临,他是绝不会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