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小礼物-《日月大明》


    第(3/3)页

    “那以后每月九钱呢?”

    “一旦种植户开始赚银子,每月的收入远不止九钱,但在海上,气候是个问题,海上起了风,一个浪头打过来,便可将一切毁之一旦,有了这九钱银子,即使遇到天灾,岛民的基本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

    鲁国辅愕然,杨波还真够体贴的?

    我信你个鬼。

    小册子就一个要求,所有人都需在四通银行开个户头,杨波按户头发放银两。

    这年头没有金币银币,市场上流通的是碎银,奇形怪状,成色不一,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交易的时候,特别是官府对老百姓征税的时候,存在‘火耗’的问题。

    鲁国辅断定,杨波可能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火耗’银子,蹊跷应该就在这里。

    但杨波的回答很干脆,四通银行不收‘火耗’银子,银行可能会因此有些亏损,但亏就亏了,没关系的。

    难不成日头打西边出来了?

    杨波摊手道:“让利于民,我愿意。”

    鲁国辅兀自不信,无奈之下,杨波只好跟他讲清楚来龙去脉。

    火耗,是指碎银重铸成银锭的折耗,始于万历年间,自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以银代税的政策之后,老百姓上缴的碎银需要铸成银锭,因此就有了折耗,被称为‘火耗’,这部分损耗,官府自然不愿意承担,于是就让老百姓多交一份‘火耗’银,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不等,也有高出比正税好几倍的。

    也就是说,征税时,火耗银加多加少,都是官府一句话,通常,加价的火耗,铁定大于实际火耗,其差额就被各级衙门给私吞了,普通老百姓再次被盘剥。

    而在有明一代,白银是主要的流通货币,火耗银基本上成了一个合法压榨百姓的手段。

    四通银行虽说不是官府的府库,但涉及到银子进出,道理是一样的,难怪鲁国辅对此有深深的疑虑。

    不止是鲁国辅,连封万里也是如此,不对储户收取火耗银子,亏损的就是自家银行,他当然不愿意了。

    其实,火耗的比率没有那么夸张,杨波然让实验室做了测试,耗损在百分之五上下。

    考虑到,现在银行对普通老百姓的业务量很小,即便不收火耗银子,到银行来存取的户头也极少,带来的火耗损失,其实不大。

    而四通银行在沈家堡的业务,多是大项目,都是大宗的银锭,几乎没有碎银,也就谈不上火耗了,而这些大项目可是为银行赚了不少银子。

    四通银行在沈家堡当贷款业务赚来的银子,要远远超过因为火耗带来的亏损,所以算总账,银行不亏。

    ‘银行之事,要谋划长远,不能只图小利。’

    杨波把封万里说服了,当然也能把鲁国辅说服。

    事实上,杨波所图,要远超他们的想象。

    但这一点,杨波是不会现在就告诉他们的。

    银行铺开了,天下的银子尽收于银行,那会是什么情景?

    那就意味着银行掌管者天下人的财富,这就是资本啊,资本就意味着权利,这一层,杨波在清楚不过,特别是在有火枪的加持下。

    那基本上,就是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首先一个,可以发行货币吧。

    倘若有了金币,银币,火耗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但做到这一点,杨波需要控制一个金矿和银矿。

    据说这个时代,日本盛产白银,但杨波了解得不多,雷矬子此番出海,其中一个使命,便是要为杨波一探究竟,到底是谁在控制日本的银矿?

    杨波准备了十支火枪,放在幽灵号上,想要送给日本人,这便是杨波跟李文玉所说的小礼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