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亮堂堂的礼物-《日月大明》


    第(2/3)页

    “是,皇爷。”王承恩端着茶盘,悄然退下。

    崇祯今年才十八岁,登基伊始,便决心励精图治,做个中兴皇帝。

    理性很丰满,但现实是残酷的,这才第二年,崇祯已经是身心疲惫,心里有了深深的挫败感。

    晚上躺在床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也想了,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问题出在人身上。

    这没有错,因为是人在治国理政,国家出了问题,自然是治理国家的人出了问题。

    皇帝是真命天子,当然不可能有错。

    几个阁老,都是前朝的老人,倘若他们都是经国治世之才,何以让魏忠贤这么个一文不值的阉货祸乱朝纲至此?国运衰败至此?

    军中的将领不肯用命,区区酋奴,全族人丁不过几十万,辽东前线每年空耗数百万两银子,却屡战屡败,如今干脆龟缩在防堡里,几无寸进,反倒是酋奴时不时就来打一通,这都什么事儿啊?

    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那怎么可能呢?

    朕就一个人,整日呆在紫禁城里,朕做不到。

    朕需要帮手,需要那种真正能帮朕做事的人。

    周延儒年轻有为,才思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欠缺的不过是资历,朕便给他些资历,没准儿,他便是朕苦苦寻找的那种做事人呢。

    周延儒把奏折恭恭敬敬放在御案上,还特意调了个个儿,这样崇祯在拿起来看,也方便。

    很用心,很体贴,很靠谱。

    周延儒的做派,让崇祯很是欣慰,但见到着奏折,崇祯却高兴不起来,他甚至有些痛恨袁崇焕。

    军中缺饷,就得闹兵变?

    袁崇焕在奏折里言称,倘若朝廷不速发辽饷,就算贼酋不至,军中自相残杀,必自溃也。

    他的奏折向来如此,文风犀利,直戳人的心窝子,所奏之事,常有浮夸之嫌。

    这不过是他的一面之辞,而在朝堂上,弹劾边军将领虚耗钱粮,骄恣不法的奏章更是屡见不鲜。

    且看眼前这位他心中的爱卿,有没有应对之策。

    “万岁,刚才殿前,遇上几位阁老...”

    周延儒不提还则罢了,这么一提,崇祯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军饷这东西,前线永远嫌不够,但军饷需要朝堂上的大人们去筹措,永远嫌太多,本就意见不一。

    一个说,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一个说,骄恣不法,索饷无度,就是这么个意思。

    几个阁老到了皇帝面前,有说军情紧急,赶紧发的,有说要皇帝下旨斥责的,而首辅韩爌,则是两边说合,说好听的,是老成持重,为人中正,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是和稀泥,哼!

    崇祯脸上显出不耐的表情,挥手道:“朕现在要听听你的意见,爱卿只管畅所欲言。”

    周延儒稍稍挺直身体,轻咳一声道:“万岁,那微臣就试着说一说。”

    “军中出现兵变,不可等闲视之,以往,边关守兵防的是外敌,而今却连自家的兵也要防,锦州兵变,发军饷,宁远兵变,再发军饷,如此,镇守边关的军队都要有样学样,那可就不妙了。”

    崇祯问道:“以爱卿之见,又当如何呢?”

    “此次情况紧急,不得不发,为今后计,须有一个长远之策才好。”

    崇祯扯过那奏折,点了点,“粮饷以栗为最好,可山海关并不缺栗,袁崇焕要的是银子,这样看来,军兵为什么会闹兵变?朕以为着其中必有内情。”

    “万岁明察秋毫,微臣也认为有蹊跷,不能排除那些骄兵悍将有意煽动闹事,以此来要挟督师袁崇焕的可能。”

    “哦??...”

    崇祯轻轻地哦了一声。

    自从看到袁崇焕的这份奏折,崇祯就在怀疑袁崇焕是在借兵变要挟他呢,袁崇焕不思皇恩,还敢要挟皇帝,那还得了,崇祯心中愤恨不已。

    这才找来几个阁老相谈,阁老都是历经几代皇帝的老臣了,老成精了,可他们却对皇帝的疑虑视而不见,也让崇祯心生不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