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花开蝶自来-《日月大明》
第(2/3)页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杨波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是用白话文写成,使用了大量市井俚语,非常口语化。
杨波请冯梦龙来,却不只是为了给十二娘写词编曲,而是办报纸,不同于朝廷的邸报,报纸的受众是普罗大众,杨波要求报纸用语口语化,贩夫走卒只要识字,都能看懂。
“原来如此..”
杨波当然要提《金瓶梅》,因为这本书把隐晦的部分抽出去,其语言风格正合杨波的要求,这么一解释,也让冯梦龙如释重负,当即擦了擦额头上密密的汗珠。
“那十二娘小夫人的词曲儿呢?”
杨波一摆手,说道:“词曲方面你是顾问,顾而问之,有空你去指导一下,就可以了。”
“... ”
冯梦龙一窒,顾问,顾问,原来是这么个顾而问之。
‘报纸’亦是个新词儿,杨波侃侃而谈,冯梦龙自己总结出两个关键词,窗口和喉舌,词儿不是新词儿,但意思却全然不同,其实也是新词儿。
所谓窗口,就是每天一清早,人们拿起报纸,瞄上一眼,便能知道沈家堡当下正在发生什么事,小事儿,如隔壁小寡妇要嫁人啦,大事儿,如问乡楼墙外挂起了自鸣钟啦,都可以,不拘一格。
这样一来,假使沈家堡是个大房子,看报纸的人就是通过报纸窥探房子里的人都在干些什么,可不就是窗口么?
所谓喉舌,准确地说,报纸是杨波要办的,那就是杨波的喉舌。
报纸要宣扬杨波在沈家堡推行的方策,比如‘居者有其屋’就办得有声有色,要让世人都知道,沈家堡是大明的世外桃源,让人心向往之。
杨波作为沈家堡的实际当家人,年纪轻轻不说,还生得一张帅逼脸,貌比潘安,颜如宋玉;本事很大,不仅能造那么多新奇事物,而且治理一方也是一把好手....
诸如此类的大肆吹捧,也不是不行,但不能太肉麻,要讲究方法,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换句话说,杨波想自吹自擂,却没有脸皮,就让冯梦龙替他吹,可不就是杨波的喉舌么?
杨波口若悬河地说着,冯梦龙张着嘴巴听着,不时喝上一口大把抓润润嗓子,仿佛说话的人是他一般。
邸报,冯梦龙是看过的,有一定时效性,但最多也就以月计,听杨波的意思,这报纸要办成日报?
冯梦龙如坠五里云雾,无法想像出那种报纸的模样。
“公子,你要的是日报,小老一个人怕是应付不来啊。”冯梦龙试探地问道。
“人员没问题,你是主编。”
主编,虽说是个新词儿,但冯梦龙还是懂的,就是个办报纸的头儿。
沈家堡发展的势头很好,‘居者有其屋’一期已然完工,二期正在进行,三期还在规划,街上没有流浪汉,没有流氓泼皮,厕所很干净,苍蝇不是没有,但找到一只,却不容易。
放眼大明,找不出第二家来,说沈家堡是世外桃源,一点儿也不为过。
花开蝶自来,还怕没有人才?
这船上就有两个,阮大铖和曹学佺。
杨波跟阮大铖在吃饭的时候,也聊过几句,他有魏国公徐弘基的推荐信,韩赞周却没少在他耳边鼓噪,此人人品低劣,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韩赞周毫不掩饰对阮大铖的厌恶,好几次在公开场合,当场揭他的老底,阮大铖除了吹胡子瞪眼,并不在意,可见此人虽然人品不怎样,但内心实在强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