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天宝鉴(3)-《鬼大巴》
第(2/3)页
于叔却摇摇头:这倒不是一定的,并非所有大镇都有放置“镇锁”的,因为这个“镇锁”只是象征式的物件,就如皇帝封禅的玉册,禀告上天的青词等等,都只是形式之物,其实并无实际用途,所以并非每个大镇的阵眼下都会放置“镇锁”的,这得看布阵者的个性,是不是一个注重形式的人。
天生说:既然说“镇锁”一般都是形式之物,无实际用途,但为什么这个“镇锁”偏偏就可以干扰小程哥哥的施法呢?
于叔皱起眉头道:这倒是个问题,或许问题就出在那块玉壁上?
于叔所指的,是镶嵌在“铁板”中央位置的那块巴掌大的玉壁,那块玉壁翠绿无瑕,通透异常,润泽得随时会沁出水来似的,绝对是一块顶级的美玉。
天生伸手轻轻抚摸着那块玉壁,过了半晌幽幽道:这玉真是不得了呢。
我问:大丫,你知道这是什么玉吗?
天生笑笑:这种玉小杜哥哥你也有一块的。
难道是……栖魂玉?我惊讶万分。
天生点了点头。
哦!那我明白了!于叔忽然一拍脑门。
明白了什么?大家都看向于叔。
于叔说:古语云:至玉有灵,也就是说绝顶的美玉是有灵性的,就象一个性命体似的,它会成长,会吸收。而栖魂玉这种宝玉自然能称得上是“至玉”,它作为“镇锁”的一部分被埋在地下千年,自然吸收了不少地下的灵气,乃至后来清军又在它的上面镇下了一千八百明军的阴魂,这块栖魂玉在几百年间又大量吸收了那些阴魂的诡气,说不定它现在已经演化成一个有意识的独立生命了,所以它才会拥有如此强大的能量场。
觐天宝鉴(4)
觐天宝鉴(4)
这是一块方鉴,名为“觐天宝鉴”,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凡人向上天禀告某件事件,请求上天明鉴的“奏章”吧。于叔把那“铁板”翻起来看了一遍说道。
这块叫觐天宝鉴的东西,表面刻满了苍蝇大小的篆体阴文,底面却平滑如镜,甚至能照得出人的大概模样,用手指轻轻一敲,如此厚重的金属板竟然会发出悠长悦耳的嗡鸣声。大家不禁啧啧称奇。
这是一块玄武黑铁呢。天生说:是用纯铁加上几种极珍稀的天外殒石,经过极复杂的工序煅炼出来的,其硬度堪比金刚石,铸成刀剑可削铁如泥,更是制作至尊级法器的绝佳材料,就算是现代科学,恐怕也没有这样的枝术呢。
天生这么一说,我倒马上想了起来:大丫,你爷爷那个开启招魂山金棺的“天方令牌”,大概就是这种玄武黑铁铸造的吧。
天生点点头:没错。
宋明不禁感叹:栖魂宝玉再加上这么大的一块玄武黑铁,那是何等的价值连城,却被用来充当一个只有形式作用的“镇锁”,布这个大阵的人真是好大手笔!
那是当然!于叔玩味笑道:你们知道这块觐天宝鉴上的鉴文,是用什么人的名义写的吗?
大家饶有兴趣地看着于叔:什么人?
哈哈,该不是以皇帝的名义写的吧!老爸开玩笑地说。
呵呵,老杜,你这回可是猜对了。于笑道。
所有人的眼睛都顿时瞪了瞪,说实话我自已也没想到这玩意居然跟皇帝老儿有关系。
那,这是以那位皇帝的名义写的?老爸问。
宋高宗赵构!于叔指着鉴面左下方雕刻的一方印章说。
于叔对篆字和古文深有造诣,当场就把觐天宝鉴中所载文字读了出来,并且作翻译。
因为是文言文,极之生僻绕口,我在这里就用现代语言,结合自已理解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一遍吧。
话说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也就是南宋建立第二年,当时金国刚刚灭掉北宋,正是气势如雄所向披靡,南宋根本无法抵挡金人南下的铁骑,宋高宗赵构每日做的事情几乎就是狼狈跑路,最后竟被迫得要入海避金人锋芒,金人却仍不肯放过他,跟着入海追击。
几番周折,被追得狗急跳墙的赵构,终于咬一咬牙豁了出去,尽调军队,在沿海一带与金人展开一场生死决战。此战历时三日,双方投入兵力共计超过二十万,战况惨烈无比。这一战下来,双方都损失惨重。可谓是碧波尽红,尸骸覆海。
不久之后,千里范围内的鲨鱼闻到血腥味都蜂拥而至,疯狂抢噬海面上的浮尸。当群鲨噬食浮尸时,海洋上空响起了通彻九天的鬼魂惨号声,就好象真有无数活生生的人在被鲨鱼疯狂噬食似的,其惨号甚至传到了数百里之外的大陆上,当真令山河色变。吓得沿海的百姓聚集在大海前,彻夜焚香磕头颂经念佛,祈求苍天施恩,超度这场海战的十万亡魂。
觐天宝鉴(5)
觐天宝鉴(5)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