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大决战7-《执掌天下》
第(3/3)页
而要做到这点,刘禅那边就不可能淡淡寄希望于正面战场的胜利了。因为双方正面厮杀之下,即使有盖猛的骑兵队最为后军,可以在最后关头用来清扫战局,追杀败逃的敌人,但是绝少听说过一军的主将和一国的君主会被追兵所擒拿住的。
所以,刘禅必须需要有一支军队深入敌后,在他那边的军队正面击败孙权的人马的时候,能够帮助他切断孙权的后方的退路。
从这个战略需要来看,孟溪和邓艾这边在彻底击败朱异的人马之后,是最适合向东北进发,横扫已经兵力空虚的吴郡。然后,他们再从后方彻底切断孙权撤退往秣陵城和海边的方向的道路。
这样的话,孙权连同他麾下的军队,也就成为了瓮中之鳖。到时候,刘禅要对他们或者清蒸,或者烧烤,那就是一个口味的问题了。
不过,为什么要考虑孙权撤退往海边的问题呢?
其实答案依然不会很复杂,就怕孙权从海边乘船逃跑。
到时候,他可能不会北上,因为那里是曹魏的地盘,孙权若是不想东山再起的话,倒是可以过去那里被软禁到老死。
所以,孙权最可能做的,乃是乘船一直南下到广州去。他可以继续在那里组织军队北上收复湿地,何况庐陵郡还有一些精锐的人马存在的。加之,他也可以从士燮那里获得足够的帮助,军队和各种军队物资都可以得到满足。士燮对孙权倒真的是一向很忠心的。
(当时的“广州”可不是如今的省会广州。当时的广州的范围极大,可能包括整个广东省那么大。)
而且,这是时代,确实也有足够的条件,让孙权搭乘船只从海上南下广州。
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前面的章节已经提到过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其实最初应该就是江东人给打通的,他们的物品可以从江东的海港出发,然后一直运转到徐闻的港口,然后再继续转海运或者转走陆路。
(徐闻在历史上曾经是对外贸易的最重要中转站,但是现在早就已经没落了,变成了一个小镇而已,不复当年的辉煌。这是当年在查阅经济方面资料的时候看到的,现在也就只剩下这点印象了。)
一年多以前,董和之子董允就是奉了刘禅的命令走的这条路线,想要打通传说中的“蜀身毒道”(另一个是费祎,他直接从成都出发,完全走了陆路)这条可以直接通往今日之印度的贸易通道。
所以说,江东的海上贸易,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颇为发达。孙权甚至可以利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为他的军队筹集到了不少的军费。那么,即使强征一条商船,孙权想要南下估计都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所以,刘禅必须也堵死孙权逃往海边的通道。
但是对于孟溪那边,他想要完成刘禅交代的这个任务的话,难度确实很大,手里必须掌握一支大部队,否则几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举。
所以,邓艾这时候就必须对孟溪投桃报李,给于相应的帮助。
两人商议了一阵之后,邓艾做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决定。
他决定再度离开三县,将三县的防御工作再度交给副将周涛,他自己则是率领大军跟孟溪一起北上进攻乌程县,然后夺取太湖边的阳羡,最后北上拿下溧阳和芜湖两地。
如此一来的话,孙权的后路就算是全部被断掉了。
孟溪自己想了想,觉得邓艾虽然胆大,但是他的随同出击,三县却也依然是有保障可以守得住的。原因就在于,邓艾已经用过一次引蛇出洞的手法,会稽郡的江东军即使有实力进行第二次进攻,只怕也是因为充满忌惮而不敢出击了。
所以,这两人当即是一拍即合,于第二日便率领大军北上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