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借名造势【求票】-《重生记事簿》
第(2/3)页
不仅仅是因为孙林的那篇文章让韩俊扬名,而是韩俊的名字见诸《参考消息》这等重量级的报端之后,滨海市的一众领导脸上倍感有光的同时,还引起了省里领导的重视。韩俊促成vcd专利申请之事,尽管看起来是防患于未然,可有心人不难看出,这无异于力挽狂澜。
而韩俊的一系列产业,自然也进入了相关领导的视线,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就吓了一跳。
韩俊的铜矿地处郊区,虽然同为海鑫公司旗下的产业,却不会享受到高科园“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而仅仅成立不到一年之际的海鑫铜矿,已经闷声不响成为了实现利税近千万的纳税大户。在拉动滨海gdp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他使用吉戈庄村民为矿工的举动,更是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省委领导,更是亲自致电滨海市委,指示“这样的企业,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密切关注!”
本来凭着跟于长胜的关系,这样的事情,市委也没人当回事儿,可这一拿出来,任谁都吓了一跳。一时间,政府的关怀,媒体的关注,纷至沓来,诸如“优秀企业家”、“明星民营企业”的名头不要钱般地砸了过来。估计差不多要评个滨海十大杰出青年,他也绝对够格儿了。
这样一来的好处,却也大大超乎了韩俊的预想,原本只是想凭借媒体给vcd的市场进行预热,这种免费的广告不要那就是傻子。
而接下来,却给韩俊名下的两家绿石博物馆带来了大量的客源,不仅好奇的市民想看看这个“中国最年轻的企业家”是如何经营企业的,各地的客商得知韩俊拥有一家实力不俗的投资公司之后,纷纷前来推销自己的项目,而韩俊的办公地点就是在博物馆内,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登时让绿石的销量上了一个新台阶。看着账户上不断增加的利润,老朱等人乐的合不拢嘴。
9月底的时候,他名下几个实体店铺的店员培训完毕,趁着国庆之前同时开业。本以为跟负责经营的合同人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可一开业,不论是眼镜店还是美容美发,都是顾客盈门火爆无比。究其原因。眼镜店是成规模,三家连锁同时开业,店铺装修考究,员工服务周到,价格却要低亨得利一筹,至于美容美发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凭着“香港名师”这个噱头,吸引了无数爱美的女士前往体验。仅仅一天的营业额,就高达数万元。其盈利能力毋庸置疑。
旱冰场的装修也已经进入尾声。苏维康当初联系的音响设备已经到位。差不多十月底的时候,就能投入使用。接纳大批“无聊”的孩子们。
为了达到与媒体沟通的最佳效果,同时也为了避免他们到学校给韩俊造成困扰。他上至委托于长胜,下到安排朱培江。让记者们不要去学校,又通过王爽联系本地记者,在刚刚过了国庆节,于绿石博物馆的旗舰馆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
十月三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海鑫公司首次的记者招待会在新场馆隆重召开。原本韩俊以为这次前来的记者,大都会是滨海本地媒体报刊的记者,可实际上,省内外也有不少记者慕名而来,想采访一下这个“中国最年轻的企业家”。对此,韩俊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
此时,已经有过“类似”经验的韩俊,带着一脸和煦的笑容,对着偌大会议室里的数十名记者的长枪短炮毫不露怯,谈吐自如,颇显大将风度。仅仅是他的态度就博得了满堂彩,虽然年龄不大,可记者们都认可了韩俊的表现,俱是认为韩俊能有现在的成就并非没有原因的,光是那份成熟,就不是一般同龄人能有的。在一番程序化地介绍之后,便进入了记者们所期待的自由问答时间。
“我很惊讶于有如此多的记者朋友,对于海鑫公司,对于我本人给予了如此高的关注,我知道你们也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借此机会,我会与大家做一个全面的交流。虽然不一定会言无不尽,尽量回答我还是能做到的。”
韩俊很满意今天能有如此多的记者到场,可以让他为自己名下的产业大造声势,而记者们也没有让韩俊失望,当然,也不乏他提前安排好的……
关于专利申请的事情,几乎成为了一个所有业内人士人尽皆知的事情,没有人会在这里提出这样老生常谈的话题。而韩俊投资商的身份,也不会有记者询问关于万俊公司经营商的问题。转而就韩俊是如何经营如此规模的海鑫公司、如何看待vcd的市场前景、如何想到要做风险投资、如何看待国内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提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