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韩俊的义举(下)-《重生记事簿》
第(3/3)页
申请人,只需要带着自己的下岗证明,到海鑫公司位于市内四区四个专门的咨询处填表报名,便会有专门的人进行审核,让后告知是否予以通过。当然,整儿过程将是完全公开,透明的,即便是你没有被许可加盟,咨询处也会告诉你为什么你没有通过,并且也会将所有的结果做出公示。并且每次公示都会刊登在《滨海都市报》上。
作为海鑫公司的“喉舌”,《滨海都市报》当仁不让地肩负起了给韩俊大唱赞歌的任务。各种溢美之词,堆砌的无以复加,直接造就了海鑫公司,乃至韩俊本人一个“心系大众”、“回馈社会”、“乐善好施”的光辉形象。
这个消息的出现,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儿滨海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纷纷。首先作出反应的是个大媒体,有的媒体,对海鑫公司的这种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们虽然不能解决所有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但表明的这个态度,是十分高尚且值得肯定的,并且,这样做,隐隐也消弭了社会上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呼吁广大企业家能像海鑫公司学习。比如跟《滨海都市报》同气连枝的《滨海日报》
而有的媒体却对海鑫公司的做法持保留态度,隐隐支出海鑫公司的这种做法有些自不量力,仅凭一个民营企业,能否有实力完成他们的承诺是一件十分值得怀疑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是海鑫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而做出的新一轮的“炒作”,毕竟,海鑫公司爱炒作,同时也极会炒作的形象,在各大媒体里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而对于《滨海都市报》对海鑫公司大力赞扬,在业内也被戏称为《海鑫都市报》了。
但是,没有一家媒体对于海鑫公司的做法提出批评,不管他们持什么样的态度,海鑫公司的这种做法,在广大市民来看,都是一种义举,不管效果如何,人家做了,且做到了。仅凭这一点,就不是一般企业主能想到,能做出来的。
与媒体的反应不同,滨海商会里的会员对于韩俊的做法,大部分则显得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韩俊有着如此经济实力,不管做什么都很正常,唯有这件事,分明是他觉得自己在经纪实力上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之后,想在社会声望以及地位上的“投资”,用这种方法来获取市民的好感。
但是,不屑归不屑,海鑫公司借此的确获得市民们的好感,声望一时无两,而他们自然也不会看不出这样做的好处。一时间纷纷个想个招,不管经营什么的,都打出了“下岗工人优先”的招牌。
就连一般的饭店,也在招聘服务员的时候,甚至也会立出一块“下岗女工优先”的牌子。(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