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强力示范-《重生记事簿》
第(2/3)页
到咨询处报名的人不多,但并不是没有。
付建军,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却是第一个在看到报纸上登出的加盟广告后去自己所在区域内百通风投的咨询处报名加盟的人。
原本只是打着试试看的心思的前去询问,却发现手续办理的异常的快捷,而且除了市场还在建,书报亭和早餐餐车所有的设备都是免费提供,没有所谓的加盟费,只需要经营第二个月,缴纳营业额20%的管理费,至于一切的税费都由百通风投来承担。
这样优厚的条件,夫妻俩都已经下岗的付建军没有过多的犹豫,便签订了一年的合同,他选择了一个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人流量较大的车站,开一个书报亭。
而就在他经营了一个多星期的时候,突然迎来了一帮奇怪的客人……
“您好!请问是付建军同志吗?我是《滨海都市报》的记者,想对您进行一次采访,您看方便吗?”
“好说好说。”面对美女记者的话筒,和她身后的摄像机,付建军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憨憨地应承着。
“从您离开单位之后,从事了这样一项工作,您有什么感想?”记者得到了付建军的同意,展颜一笑,立刻对他展开了早就计划好的采访。
询问了他离开企业之后,开始自己创业,有些什么样的感想、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
第二天,《滨海都市报》的第二版,整个儿版面都对此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他们不仅仅采访了付建军一人,许多比较早去百通风投咨询处申请加盟并已经开张的再就业人员不少都接受了采访。
“刚开始还有些胆怯,怕碰见熟人,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做这个也没有什么不好,都是自食其力。现在跟以前相比,苦是苦了点。但更自由了,我一个星期的收入已经赶上以前在单位半个多月的工资了,辛苦点也值得,很感谢海鑫公司这么为我们这些下岗职工着想。他们不仅免费提供设备,地角选的都是很好的……我已经把这个情况跟我许多一起下岗的工友说了,他们都很感兴趣,不少人都去咨询处了。呵呵,还好我去的早,要是去的晚,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地角了。”
这几乎是他们共同的看法。
不仅仅是报纸,第二天电视台的滨海新闻里,也对此事进行了详尽的报道,文字,配合当事人真切的话语,无不给了所有人一个信号――再就业没有那么难。面子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一切都是虚的。赚到手里的钱。才是实在的。
示范的效应是无比强大的,有这样好的榜样在这里摆着,很多身处其中的明白人猛然惊醒。是呀,为何非要把着一个收入不怎么样的工作不放呢?为何非要纠缠于下岗这个事情不休呢?
有句老话说的好“此处不留爷。自由留爷处”,与其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的争取工作,为何不直接去找海鑫公司呢?人家出设备,提供技术指导,连地角都帮着选好,管理费虽然不低,可相对于收入来讲根本不是负担,不会有人去找茬扣你的钱,也不会有这样那样的领导来指摘你。这样的好事,可不能落在了后面!
媒体的导向力是无比强大的,有了媒体的渲染,榜样的示范,清闲了近两个星期的咨询处突然之间忙碌了起来。原本每天四个咨询处接待的人也不过十几二十个,此时却一个接待处每天都叫接待百多人。
根据韩俊的授意,接待处的工作人员首先考虑哪些双双下岗的家庭,他们碰到这样的事情,是实实在在的困难,而一方下岗的,则稍稍安排的靠后一点。对于百通风投的这种安排,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一个不字来。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人见到其间的利益,便想浑水摸鱼,假冒身份想某一个摊位,然后盘算着加价出卖。但百通风投却有着完善的审核手续,不仅如此,每个月还会对旗下的经营着进行核查,为的就是避免这种想贪便宜的人。
――――――――――――――――――――
开始的时候,韩俊没有想到咨询处会如此的冷清,于是便想给他们找个榜样。但是榜样出来了之后,韩俊还是没有想到,居然会火爆到这种程度。
而且,最让韩俊意外的是,从王爽那里听来的消息。据说,自从他的这三项举措被广大下岗工人认可之后,特别是采访了当中几人,说是收入要比在工厂的时候来的更高,那些即便没有下岗的工人,有头脑灵活的,心思也是活络了起来,甚至还去跟单位企改组的领导申请自动下岗,为的,就是从企业里跳出来自主创业,或许他们原本就有这个打算,可是没有资金,没有门路也就绝了这个心思,但是看到韩俊为他们提供的这些优惠条件之后,又能有几个不怦然心动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