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捞好处-《重生记事簿》


    第(2/3)页

    韩俊眉头一挑,暗道:“建议?这次他又要有什么建议了?”

    脸上却是微微一笑,说道:“呵呵,那敢情好,我也想听听领导的建议。您看问题的角度跟我们不一样,多听听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嘿!一般人想听您的建议还听不到呢。”

    韩俊捕捉痕迹地拍了他一记马屁,心里却在想着,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于海军那边已经搞定,叶昕跟许世勋也回来了。此时要跟吕文谈谈自己的这个计划,总要多多讨来一些好处才是。

    吕文轻笑了一下,说道:“小韩,作为滨海经济实力最强的海鑫集团,市府的领导们一直都很关注,也很重视,特别希望你们能做出一番业绩来。”

    说道这里,吕文看了看韩俊,他一脸淡然的笑容,显得不骄不躁,心下大为满意,接着说道:“滨海电视机厂虽然不错,收购了他们却也显示不出海鑫公司的不凡来。现在市里有几个比较困难的企业,我想,凭着海鑫的经济实力。加上你的头脑,完全有能力带领他们走出困境,你看,是不是考虑一下别的企业?”

    “啊?”韩俊心里一沉。要是他又给自己推荐一些垃圾单位,可不就全盘打乱了自己的计划了?

    心里有些不爽,却不能表现在脸上。

    韩俊只能面带难色地说道:“吕书记,实际上海鑫集团早在93年的时候就开始规划这个项目。现在感觉时机比较成熟了,所以想在明年就开始着手。您现在要让我换地方,是不是有些……”

    “我知道你们已经有计划了,这样让你临敌换目标,的确有些不太合适,但我也希望你能考虑到政府的困难。”吕文见韩俊一脸为难,心下也是不忍。

    可他俩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韩俊认为吕文准备给自己安排另外的项目,而吕文则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韩俊即将投资的项目。可他俩所认知的这个“项目”是否一样?却是谁也没有开口求证一下……

    “但是吕书记。要我们突然转变经营方向。这一点,恐怕很难啊。”韩俊原本想来捞点好处的。尽管不知道吕文最终要给他推荐一个什么样的工厂,对韩俊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自己可是准备了一年多,这会儿要被吕文否决了。自己一年来的准备可就全白费了。

    吕文何尝不知道改变方向对海鑫公司造成的影响?可问题是,如果自行车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没有大量的资金注入,那是必死无疑的结局,到时候吃排头是必然的。滨海是个捞政绩的好地方,可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政绩抹杀倒是小事,自己的前途可就要大受影响了。

    现在的他也是两难,放任不管肯定不行,但要求海鑫集团接手,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可他却没有选择,放眼全滨海,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企业有海鑫公司这样的能力。当然,大型国企或许有实力搞定自行车厂,可石油化工厂他找过,人家的经营兴致跟自行车没有一毛钱关系,钢厂倒能沾点边,但钢厂并没有接手的意思,他也没有那个本事强制要求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必须接手,即便是钢厂接手了,一旦拖累了钢厂,那他的责任就更大了。

    而至于其他的民营企业,有没有实力暂且不说,就算收购了自行车厂,也很难经营的好,其他人那种玩暗箱的手段,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一旦各项规矩摆到了桌面上,还不吓的他们屁滚尿流?

    之所以选择海鑫集团,并非田柏坤的一再撺掇,如果海鑫集团跟普通的商人一样,即便他们再有实力,吕文也不见得敢选择他。究其原因,全是因为当初韩俊的一席话――“不会让国家损失一分钱”。这番豪言壮语,给了吕文一丝希望,加上韩俊之前体恤下岗工人的义举,让吕文相信韩俊的为人,再看海鑫公司的经营手段,也相信韩俊的能力。

    为今之计,他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以期海鑫集团能仗义出手,接下自行车厂这个病入膏肓的企业。

    “小韩,你的困难我知道,只要你能接手,政府一定会给予你最大的支持!不管是资金上的,还是税费上的。只要你能提出,我会力保你顺利的经营!”吕文诚恳地说道:“自行车厂已经病入膏肓,这个厂,当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只要海鑫集团接手……”

    “等等!”听到自行车厂这个名字,韩俊眉头一挑,连忙问道:“吕书记,您说的……是自行车厂?”

    吕文点点头,说道:“不错,市政府希望海鑫集团接手的,就是这个自行车厂。我知道它跟电视机厂比起来,差距实在太大,也将牵扯海鑫集团大量的资金,但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政府的难处,毕竟,它当年也是国家重点扶持企业,谁也不希望看着它就这么垮了。”

    吕文说的语重心长,韩俊眉头却是微微皱了起来,直到他说完,韩俊依然沉默不语,似乎是在考虑。

    吕文也不着急,他话已经说的这么透彻了,只要韩俊答应,一些列的优惠措施,他都不会吝啬地给韩俊,只要韩俊接手,就是帮了他。甚至帮了市府分管经济的所有部门的领导。

    说实话,作为吕文来讲,他并不想欠韩俊的人情,如果自行车厂可以宣布破产。他绝对会第一时间宣布破产,毕竟跟拯救一个根本没救儿的企业,安置下岗工人实在太简单了。

    但他却不得不把这个事情当着韩俊的面摊开来讲。滨海自行车厂这些年来生产近乎停滞,市面上也根本听不到它的任何消息。吕文甚至认为韩俊知不知道自行车厂这个单位都是两说,从他刚刚听到“自行车厂”这四个字所表现出来的“惊讶”就知道了。

    良久,韩俊微微叹了一口气,问道:“吕书记,这个自行车厂,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想先了解一下。”

    见他口气松动,吕文心里一喜,知道这个时候必须如实相告,把所有困难都摆在桌面上。这有这样开诚布公地坦诚相告。才能博得韩俊的认可。同时,有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不告诉他,等他自己发现了问题。没准儿自行车厂救不活,还会把海鑫这个刚刚升起的明星民营企业给拖垮了。

    思索了一下,吕文说道:“自行车厂现在3255名在职员工,厂区在市北区……这里。”说着,指了指身后挂着的大幅滨海地图。接着,吕文说道:“原有六条自行车生产线,现在……全部停产,负债一亿八千万。”

    说道这里,吕文看了看韩俊的脸色,特别是听到负债数额的时候,韩俊的身子明显一僵,吕文心里也是暗自摇头,这个数目确实太大了,不仅大,而且还不能轻易的摆脱,换了谁都会纠结的。

    韩俊紧抿着嘴唇似乎是想了想,问道:“吕书记,这些负债都是怎么来的?需要一次性偿还清楚吗?”

    韩俊的这句话,无疑给了吕文一个让他欣喜万分的信号。“难道他真能答应?”说道:“这些负债大部分是银行的贷款,你看,这么大数额的贷款,银行也不敢轻易让它破产,再说,还有三千多人等着吃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