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个大便宜-《重生记事簿》


    第(2/3)页

    之所以造成现在的局面,完全是领导层头脑僵化,习惯了“等、靠、要”,技术上不思进取,营销上固步自封的结果。而上梁不正,下梁再好也是要歪的。只要韩俊改变机制,提高工人的积极性,这种局面将很容易的打破。

    原本收购了一家企业,原有的领导层一般都不会更换,即便是更换也不会是大面积的。但韩俊对于老一套的管理模式已经深恶痛绝,他不希望自己接手之后还要忍受他们。

    如果是自己要求收购这家企业,那么在更换领导层的时候,必然会遭到反弹,但此时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了,吕文坚定地站在了韩俊的背后,想闹幺蛾子?找吕文去吧!韩俊不相信谁有这个胆子会跟吕文叫板,害群之马是必须要剔除的。

    从市委出来,韩俊脸上的笑容就没有间断过,已经开上奔驰的小李见韩俊笑的这么开心,加上今天白猛结婚,他心情也不由地跟着好起来,头一次八卦道:“老板,什么事情这么开心呀?”

    瞥了小李一眼,韩俊笑着说道:“当然是好事儿,天大的好事儿,现在赶紧回公司我要找朱经理商量一下。”

    ――――――――――――――――――――

    早在一年前,韩俊就瞄准了自行车厂,笔记里有个相对成熟的技术理论。便是电动自行车,原本他是想在95年的时候这个技术在清华大学一被研制出来,就立刻上门收购。

    不仅仅因为他手里有着这个技术,韩俊更知道如果自己不出手。95年的时候,自行车厂必然会破产,三千多名工人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一时间造成的震动是相当大的。更让韩俊无法袖手旁观的是。在此期间,还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群体*件。这,也记载在了“改写历史篇”当中。是以,无论如何韩俊都是不会放任的。

    只是韩俊却不知道,历史似乎发生了些许偏移,这个技术似乎并非是一个整体,而于海军正在研究的,正好是笔记里所记载的最为重要的新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如此一来,给韩俊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至于电动自行车。此时在国内并没有多大的市场。早在1983年。上海自行车二厂试制成功永久牌dx-130电动自行车,这是我国有记录的并形成产业化的第一款电动自行车。它采用150w柱式电机、24v轿车用普通铅酸蓄电池,此车84年投入生产。至91年共生产了4.5万辆,其中出口805辆。

    可是外形相对笨重。蓄电池维护相当繁琐,因此,市场反响并不好,放眼世界,在当时也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专利体系。

    而电动自行车最为关键的部件便是提供动力的蓄电池,于海军研究的这个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可以很好的解决动力问题,而笔记里记载的95年清华大学研制出采用轮毂电机的电动自行车,在外型上就不似83年dx130那般笨重,轮毂电机体积相对较小,跟蓄电池配合起来,可以让整个儿自行车变的轻便许多。

    在10月底的时候,于海军就致电韩俊,他们的合作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各项实验性能指标数据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特别是跟电机研究所配合之后,双方进行深入讨论之后,将后轮驱动的轮毂式电机与36v/10ah的蓄电池配合,不仅充电方便快捷,拆卸方便,体积也小巧的很,两个巴掌大的蓄电池装在任何部位都不会显得臃肿。

    对于它的市场前景,单纯的自行车,在滨海几乎是不可能取得好销路的,地形决定了自行车在滨海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但是电动车则完全不同,他采用了人力与电池动力相结合,续航能力强大,不管是上坡下坡几乎跟摩托车差不多,尽管动力没有摩托车那么强劲,但作为代步之用,完全超越了全靠体力的自行车。

    最为关键的是,电动车没有尾气污染这个问题,现在或许还看不出来,但在未来,尾气的问题最终会被提出来,这也注定了电动自行车可以有一个长久的发展。

    从笔记里得知,电动车真正全面的发展,是在1999年,韩俊却因为有了笔记和这项相对成熟的专利,可以将其提前四年,减少电动车在性能指标上徘徊不前的局面。

    而早在92年,韩俊就大体考察了一下日本的市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