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损失”变“投资”-《重生记事簿》


    第(2/3)页

    他的口气轻松,可是正心急火燎的姜万勐并没有听出来,听他问起,虽然不知道韩俊用意何在,却也答道:“不到五亿,可那也是算上国外出口的份额,这次损失太大,万俊也有些吃不消啊。”

    韩俊听罢微微点头,心里大体有了数,这个数字跟他想象的差距不大。遂说道:“那一亿多的损失,跟整体销售额比起来,也不是很大呀?”

    “嗨!小韩,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开玩笑。”姜万勐无奈地说道。这种损失,可不是简单加减法就能算得出来得,这批货砸在手里,对国内的销售也有着极大的影响,瞬间就会将生产能力削弱一半以上,简单来说,如果这批货烂在了手里,他96年一年的工作就等于白干了。不仅生产受到影响,连新产品的研发也同样会制掣,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如何能开发出新的产品呢?

    “姜总,我是认真的,你必须做好舍弃这一亿的准备。”韩俊笑着说道。

    “舍弃?”姜万勐懵,难道这就是韩俊办法吗?微微有些失望地他说道:“小韩,你这不是让我割自己的肉嘛!”其实他也明白,早在百年以前,欧美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资本家为了保证利润率,宁可损毁商品也不会低价倾销,只是这事儿听听也就罢了,放在谁身上谁不心疼啊?

    “呵呵,姜总,我说的这个舍弃,可不是一般的舍弃,这一亿在短时间内想收回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从另外一个层面,将这损失的钱更多地收回来!”听姜万勐有些心灰意懒的样子,韩俊赶紧说道,不能再继续刺激他了。

    韩俊之所以说让他白扔了那一亿多的货,就是要给他打个预防针儿,让他知道,现在除了白扔这批货之外,再无其他的办法。这就是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即便再出现什么别的情况,他也不会感到意外。这就好比脑门儿上已经挨了一板儿砖了,再来上一巴掌却不觉得疼一样。

    “收回来!?你是说,如果这批货放弃了,还有机会能收回来?哈哈,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有办法!”一听此言,姜万勐眼睛一亮,心里大呼庆幸,他就知道韩俊不会让他失望的。

    韩俊则说道:“姜总,办法是有,但想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光舍弃这批货还不行,您还得加大投入。”

    “啊!?还要投入?小韩,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跟我说说,我这儿都快急死了!”姜万勐焦急道。

    见他真的急了,韩俊说道:“姜总,您知道去年央视标王多少钱啊?”

    “呃……好像是秦池,六千六百六十六万啊,据说今年他们还要做标王的……这个……有关系吗?”姜万勐疑惑道。

    “当然有关系,我感觉,他们去年拿到了标王。全国人民都知道秦池了,这就跟咱们当年在央视做广告一样,效果自然是很好,就连我们滨海。秦池的酒也一直卖的很好,那今年为了保持这种势头,他自然会支付更多的钱,姜总。我问您,如果让您拿出两亿去做广告,您愿意吗?”韩俊笑着问道。

    “这……”听到韩俊这话,姜万勐微微一怔,他绝对不会认为韩俊会在这个时候跟他扯些没用的,可说起广告,以万俊年收入五个多亿来说,拿出一半的营业收入去做广告有些夸张,但如果能换回相应的效果。他姜万勐也不会拒绝。遂说道:“会!”

    他话音刚落。韩俊哈哈一笑,说道:“姜总,这不就结了?你完全可以把这批货给利用起来呀!”

    “利用。怎么利用?”姜万勐心里渐渐有点儿明白过来了,显然韩俊是要做这批货的文章。但这批货在国内市场上是比较落伍的了,还有什么文章可做呢?

    “姜总,现在国内的市场可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现在vcd一千块出头一台,也不见得是所有人都能买的起,还有更多的人买不起vcd,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广大农村就没有需求了吗?”韩俊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听电话那头的姜万勐没有发表意见,便接着说道:“这批货的确比较落伍,可收钱没人要,那白送呢?”

    “白送?可这跟做广告有什么关系?”原本还有点儿明白的姜万勐,被韩俊这一绕,忽然有些糊涂了。白送?这破烂玩意儿白送有要的也少呀。

    “现在城市里市场没有饱和,那也是针对新型机器来说的,单碟机必然没有市场,可是很多欠发达地区,他们甚至也仅仅刚刚通电,刚刚用上电视,您想,如果您将这批机器,送给贫困地区,同时在光盘上,附送一些农、林、牧、渔等专业教学、技术指导光盘,农民们会不会感谢你?”韩俊说道。

    “这……”姜万勐心中打动,韩俊说到这里,他就完全明白了,如果到这会儿他还不明白的话,那脑袋可就真就跟被厕所门挤过一样了。

    “能行吗!?”姜万勐问道,毕竟这批机器虽然性能各方面都很出色,但毕竟在款式上略逊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三碟连放机,认可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韩俊撇撇嘴说道:“为什么不行?别以为现在三碟机很普及,那也只是大城市而已,咱们这次不做大城市,专找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内地地区,和一些城市贫困郊区,我们就是一分钱不要,就是要把农业科技以这种方式传播下去!”

    “好!我干了!”韩俊一番话,说的姜万勐也热血沸腾的,身为政协委员的他,当然知道被老百姓认可的好处,企业家不仅仅需要钱,也是需要名声的。一个好名声在现在的他看来,远比一亿人民币来的重要,如果这一亿人民币能给他带来一个好名声,他根本不介意再多花一亿。

    而韩俊却接着说道:“不要着急,姜总,做好事儿不留名可不符合规矩,您要这么做,还要大张旗鼓地这么做,要告诉媒体,告诉全国的媒体,我们海鑫集团也会大力的配合你,反正我对外贸易部的业务员最近也闲的慌,恐怕你那边的业务员也是同样的状态吧?哈哈。”

    “嘿!可不是?”韩俊这个办法,彻底将横亘在姜万勐心头那块巨石移去。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正所谓当局者迷,他总是在担心他这价值一亿多的货该怎么办?完全没有想到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迂回一下,虽然损失不可避免,但韩俊的这个法子却将“损失”转化为了“投资”,对于企业形象的投资,也是姜万勐一直在做的。

    ――――――――――――――――――――――――――

    俩人又就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因为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不管是万俊还是海鑫集团,对外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闲的可以,所以,他们被当仁不让地利用了起来,担纲这次赠送任务。

    此行的目标面向全国,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大量赠送vcd。而至于光盘,则没有一点娱乐的性质,完全是有关于致富的信息,比如农业科技等相关的关盘。而仅仅光盘这一项,就得让姜万勐多支付出两百多万。

    考虑到他目前的经济状况,韩俊表示他会积极配合,不仅支持人力。也支持财力,当然,对于媒体上,则宣称是两家公司和做对于社会的一种回馈活动!

    商讨一直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这个想法韩俊虽然算作是急中生智,可随着跟姜万勐交谈的深入,俩人不约而同地发现,慈善,应该当成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做。

    只是目前万俊的困境。让他们必须首先正视起来。想要做慈善。也得等万俊度过了这个坎儿才行!

    因为韩俊有着《滨海都市报》的良好“合作”关系,万俊也效仿海鑫的这种做法,在合肥扶持了一家当地的媒体。作为万俊的喉舌。

    跟韩俊商讨过后没有多久,万俊立刻做出反应。直接组织人力物力开始备货,然后通过亲万俊的媒体对外宣布万俊公司的计划。

    与此同时,远在滨海的韩俊也通过《滨海都市报》发表声明:支持万俊公司的这种做法,作为他们唯一的合作伙伴,海鑫集团也不落人后,将积极配合万俊公司的“科技下乡”的举动。

    媒体震动了。

    他们震动的,并不是万俊公司这种回馈社会的举动,因为每一年,都会有许多所谓乐善好施的商人捐助一些类似希望小学的工程。但没有一个跟万俊公司规模如此之大,投入如此之多的举动。

    进30万台vcd,虽然是个娱乐设施,可预知配套的,却是实实在在农业科技、技术指导光盘。仅仅这一项投入,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更遑论那价值过亿元的vcd机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