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一波三折的合作(下)-《重生记事簿》


    第(1/3)页

    正当麦克代森跟通用的人“扯皮”的时候,远在滨海的韩俊,也正为了“慈善事业”忙的不可开交,随着赠送活动的延续,万俊和海鑫的名头越来越响,至此,他当初将这批出口不成的货,由损失变成投资的计划已经完全成功了。

    而这样做的直接效果,便是带动了万俊vcd的销量,这种带动作用,甚至比他们做了央视广告的效果都要明显!而平常对生产一直游刃有余的滨海vcd厂也顿时觉得生产压力大增,仅仅从订单数量的增加上就不难看出来。

    每天前来采访的记者也多不胜数,不仅仅有滨海当地的,还有其他地市的,他们都很疑惑韩俊和姜万勐的动机,这种大手笔,并非每个商人都能干的出来的。

    只是韩俊并没空去搭理他们,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400亩!?小韩,你开什么玩笑?高科园哪有这么大的地方?”吕文的办公室里,韩俊把自己需要的土地数一报,吕文直接懵了。

    吕文对于韩俊的能力是极为信任的,而且,这段时间韩俊的海鑫集团联合合肥的万俊共同搞的这个“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让他得到了新任省委吴书记的点名表扬,脸上也十分的有光,这似乎是继海鑫接手自行车厂之后又一次颇具轰动性的举行。

    在接待吴书记的时候,吴书记隐约告诉吕文,海鑫和万俊的做法让高层赞许有加。尽管没有明确表态,但凭着吕文敏锐的嗅觉。自然知道海鑫在高层的严重俨然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借这个机会,他便把滨海政府准备跟海鑫合作,合力打造一个汽车企业的想法告诉了吴书记。吕文认为,高层的好印象并不能保证对海鑫会有特殊的照顾。但额外的关注则一定会有的,如果海鑫做的不错,这个“好印象”会不会加深?从而转变为大力扶持呢?毕竟,这也是民族工业呀!

    果然。这个提议让吴书记十分的惊喜,放眼山东,还没有一家生产民用轿车的企业,海鑫集团既然敢挑这个头,他自然是非常支持的。直接告诉吕文:“做!为什么不做!只要那个小家伙能引进来技术,政府一定要全力支持!”

    可是,当吕文把韩俊找来,问问他准备怎么干的时候,韩俊上来就跟他说——要地!还是400亩!这样大的一块地。滨海市区已经难得一见了。优惠条件最为出色的高科园倒是有这么多土地。可连成一片的就不可能了……

    ————————————————————————

    “不是吧,吕书记,400亩很多吗?您要知道。咱们这可是做的汽车工业呀!不是电动自行车!我派去美国的业务组的反馈,铺设生产线的占地面积绝对不小。您看看上汽集团不就行了嘛?”韩俊说道。实际上他也没有想到这片土地吕文居然拿不出来。

    “业务组?你什么时候派人去的美国?”韩俊的这句话让吕文一怔,这段时间,他一直跟海鑫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海鑫的网络公司跟美国公司有合作他是知道的,可从未听说海鑫派人去到过美国,甚至引进哪里的生产线和相关技术,韩俊也未曾提起,可这会儿却说已经派到美国去了?

    “这个……呵呵,我秘密派过去的,毕竟八字还没一撇,太招摇了也不好,您也知道,那些记者有多烦人。”韩俊忽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在美国的那几项产业,他可不想过早地让别人知道,放眼整个儿海鑫,知道他在美国还有分公司的人也没几个。“如果市区不行,郊区也可以嘛,只要交通便利,我不介意人烟稀少。”韩俊接着说道。

    韩俊的一番解释,在吕文看来倒也说得通,也没怎么在意,此时他的注意力,完全放在韩俊所需要的占地面积上了,刚刚听他提起上汽,他直感觉有些牙疼,人家那是国有企业,还是国有大型企业,背后站着的是国家,不管是从规模上,实力上,岂能是一个民营企业可以比较的?而韩俊上来就拿自己跟上汽比,实在让吕文不知道是说他雄心勃勃呢?还是狂妄自大?

    只是,韩俊也说了,如果高科园没地方,换个别的地儿也行,只要政策跟的上就无所谓,这样一来,滨海市可选的地方倒还真不少,沉吟了一下,吕文转身盯着背后悬挂着的滨海地图猛看……

    韩俊见状,知道吕文准备画圈儿了,这样也好,反正麦克代森哪里还在跟通用的人“斗法”,估计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结果,他这边先“开开荒”也来得及。

    良久……

    吕文眼前一亮,指着地图说道:“小韩,你来,看看这里如何?”

    韩俊走过去一看,“棘洪滩”三个字引入眼帘,这个地方他知道,94年市区行政重新规划之后,划到城阳区,远离市区,交通相对便利,只是让韩俊很囧的是,去年刚刚规划棘洪滩开发区……

    “这吕文,敢情是想让我当排头兵啊?”韩俊暗自嘀咕道,96年的时候,滨海市加快城市发展进程,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在全市不少地方划出经济开发区,主要面对各类型企业,棘洪滩开发区也是其中之一,只是招商的进程比之其他的开发区稍显落后。

    吕文的想法很好,因为汽车企业毕竟不是一般生产企业,他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可忽视,如果将汽车厂安排在那里,对周边经济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

    韩俊虽然觉得哪里偏了点,但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有地方,大不了起一片员工宿舍。他手里可是有建筑公司的!

    想了想,韩俊决定接受这个地方,说道:“那谢谢吕书记了,这地方我要了。”

    “呵呵。你满意就好。还需要什么,你尽管说。”吕文乐呵呵地说道。

    “就凭一块地就想哪49%的股份,我怎么会便宜了你?”韩俊心里想道,嘴上却说:“吕书记。暂时没有了,不过等我想到时候,我还得麻烦您,呵呵,我们跟通用公司已经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准备跟他们购买生产线,或许过段时间就有消息了,一有消息,咱们合作的细节。再慢慢详谈。”

    韩俊并不着急。汽车厂的事情。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的他还要将跟万俊公司合作的“慈善事业”继续下去。

    辞别了吕文。一出市府大院,韩俊的手机响了。他接到了来自底特律的电话……

    ——————————————————————————

    美国,底特律。

    麦克代森离开了通用集团总部,回到了下榻的酒店,并没有就此离开,他说了让通用的人去“考虑”,也没有限制时间,看似宽松的很,可他却没有忘记跟他施加隐性压力,比如——今天去福特公司看看,明天去克莱斯勒公司瞧瞧。

    底特律是美国著名的汽车城,这仅仅是三家最大的汽车公司,而中小型的汽车公司也不是没有,麦克代森的根本不在乎浪费时间,每天都四处游荡,可他的这种行为让丹尼尔等人紧张万分。

    这件事情,甚至惊动了总裁小史密斯。

    大公司毕竟是大公司,应对任何危机都是有一套的,不管麦克代森做出了什么样的动作,他们尽管心里焦急,行动上却丝毫不显慌乱。

    只是对于麦克代森的要求,他们也不得不认真地考虑一下。

    是以,通过小史密斯的授意,在丹尼尔和公关部负责人的主持下,在通用内部召开了一个针对此次出售生产线以及相关技术和人才输出的会议。

    会议的主题,便是如何来完成这次合作,或者通俗一点儿说,怎么样能让对方把钱掏出来!

    “诸位,麦克代森的意思很明显,他想要我们的技术,我认为,以通用目前的状况,急需在短时间内获得新的资金。所以,答应他们的要求,也未尝不可。”丹尼尔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是的,我同意丹尼尔先生的意见,我们现在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金融事务部的经历立刻表示赞同,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公司卖不卖技术跟他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做好公司所有有关财务、金融方面的工作。目前全球经济状况如此,他们也急需一笔新鲜的血液。

    只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跟他们想的一样,产品研发部的负责人康奈立刻提出异议,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是个德国裔美国人,有着日耳曼人特有的固执:“我反对,生产线可以出售,但是技术绝对不行,这是我们的生命,我们怎么可以把生命交给其他人?坚决不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