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票房-《重生记事簿》
第(2/3)页
越是贴进现实,越是将这黑色幽默表现的淋漓尽致。观众看完之后,都是大呼过瘾。
“能在电影里听到地道的方言,我们都感觉很有趣,就算不是喜剧电影,突然冒出几句我们的方言我都觉得很好笑了。”滨海的观众如是说。
尽管有着种种不利的因素,可是在山东的滨海和四川的重庆,观众的反响相当的强烈,能在电影里听到家乡话,这本身就很有喜感。进而让他们更加有亲切感,山东和四川的票房,也是相应最高的。
实际上,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只是觉得这部电影非常的好看,很是不错。可对于他的票房并不是如何的关心。但是当那些好事的媒体将这部电影的票房公布出来之后,立刻引发了一阵的热闹无比的讨论。
《疯狂的石头》直接被媒体誉为,开了小制作电影盈利的先河!在此之前,又有谁能想到,小制作的电影,居然能有如此的盈利水准?
在今年新年档上映的玻璃樽,在大投入的前提下,又在亚洲多国播出。也仅仅有2000多万的票房,反观仅仅有150万投入的《石头》,破2000万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指日可待”!年度票房冠军虽然有些难度,但是前十却只十拿九稳的。
而大众也都是有一定的从众心理。目前不管是大众还是媒体一致叫好的电影,岂有不去看看之理?这样一来,更是为这部片子的票房成绩添砖加瓦!
————————————————————————————
杜承亮最近这几天实在是苦不堪言,这个时候的他。终于知道什么叫“痛并快乐着”了。原本,当《疯狂的石头》上映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片子不错,他很清楚,但他的预想就是不要赔太多钱就可以了。毕竟小制作的影片,看的人本来就少,现在的人都是迷信“大片儿”的,加上宣传做的也不是太到位,档期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片子。在杜承亮看来。如果能在暑期档上映。没准儿还能小赚一点儿,但是在接近9月月底,不赔当赚了。
而上映第一天的票房也印证了他的猜想。因为韩俊有着上层的关照。在广电局的安排下,《疯狂的石头》的电影拷贝。被硬性派发到全国900多家影院,毕竟在当天并没有什么大片儿做竞争,但是第一天的票房统计,居然只有区区几万元,20元一张票,也就是说,全国这么多家电影院,上座率根本连一成都达不到!甚至一场单独放给几个人看而已。
看到这种情况,就算杜承亮有着心里准备,他也不得不有些灰心丧气。想了想,却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韩俊,毕竟说了票房也不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只求跟上层的关系,将拷贝再多派发一些地市去而已。
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一个接着一个的好消息纷至沓来。
第二天,全国票房10万,第三天,20万,第三天35万,第四天……第七天……总共150万!杜承亮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韩俊。
远在滨海的韩俊甚至亲自带着家人到影院里观看了这部电影。韩俊不仅带着家人,还自己掏钱跟电影院购买了大量的电影票派发给海鑫集团的员工,让他们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而他们从最开始的不积极,道慢慢的争相去观看,仅仅海鑫集团的员工,就创出来到20万的票房,当然,大部分是韩俊自己掏的钱。可有钱难买他乐意呀?能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快乐,韩俊很是得瑟。
“老板……两个星期,我们的票房已经超过1400万了!”作为海鑫娱乐的总经理兼导演,杜承亮每天都会接到票房汇总,而他每天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打电话跟韩俊汇报。
“瞧你那点儿出息,不就1400万么?要淡定,知道么。”韩俊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也很是意外,本来,韩俊对于电影这种东西能盈利的概念和印象就十分的模糊,而这一次,居然有高达10倍的利润,对他来说也算是个意外的惊喜。
票房成绩好,收入多了仅仅是一个方面,随之而来的关注也成了海鑫娱乐甜蜜的负担。
杜承亮几乎每天都要应付大量的记者,五花八门的问题,实在让他应接不暇。而他自己也一跃成为票房过千万的导演了。
虽然他自己知道能有这个成绩,是因为有韩俊提供的剧本,但是外界并不知道,在他们看来,杜承亮就是导演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