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进军美国市场-《重生记事簿》
第(2/3)页
至于什么“理念”,那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而就在海龙汽车跟国外几家汽车企业眉来眼去的时候。的美国那边终于来消息了。
――――――――――――――――――――――――――――
对于尊域这款车的检测。拖了几个月。最初麦克代森听从韩俊的要求,并没有对他们追的太急。因为那是有丰田公司的人要对付。如果在那个时候就让交通部开始检测并通过,然后拿到了美国的市场准入。那丰田公司恐怕就不会那么积极了。
而给丰田公司一种“我们离了你不行”的信号之后,他们才能痛痛快快地拿出那条生产线来。
这时。生产线已经到手,而丰田公司也负气离开,拿到美国市场准入的事情自然不能继续拖延了。当麦克代森接到韩俊的命令之后,立刻联合维斯格、皮埃尔等网络界的巨头,动用所有能八竿子打得着的关系运作了起来。顺利地让尊域接受了美国交通部的各项性能指标检测。
结果自然是毫无悬念地通过了,而接下来在环境署的尾气排放标准的检测,也顺利地通过,海龙尊域l4、l6两种发动机规格,都是从大众公司进口。大众公司的这款直列发动机是严格按照欧洲排放标准设计的,整车的技术也是目前最主流的,大量的美国技师十分清楚美国的标准时什么。是以,如果不通过才会有问题。
唐宝业在第一时间就将拿到美国市场准入的消息告诉了韩俊,那速度甚至比麦克代森和海龙汽车在美国的代表都快。
不过,韩俊却并没有立刻决定让唐宝业在美国展开销售。
“韩先生,既然我们已经拿到了市场准入,为何不趁着这个机会立刻进军美国市场呢?耽误下来,对我们可没有什么好处。”对于韩俊的安排,唐宝业十分的不解。他觉得既然已经搞定了交通部,凭着尊域的性价比,完全可以在美国打出一片天地。
只是,他并不知道韩俊的想法。美国市场,虽然很诱人,但是对韩俊来说可不是自家的后花园,他必须要保持应有的谨慎。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直接调集2000辆汽车过去是十分冒险的事情。特别是在国内生产压力如此之大,与其分出2000辆出口,不如尽力满足国内需求。
丰田公司的整车装配流水线已经安装完毕,但调试则需要时间,虽然是同级别的车型,但是各项参数都是需要设定的。另外,日本车的生产线,在自动化的程度上不如美国车那么高,机械臂不是很多,但更精细一些。
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对于海龙汽车来说实际上都是一样的空白,并没有哪个更重要一说,只有在从丰田买来的这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之后,才能放心大胆地兼顾两地市场。
“这一点,我自有考虑,目前海龙尊域在国内的销售很好,但是生产压力比较大,美国市场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在一段时间内必然会产生滞销的情况。我不想冒这个险。”韩俊说道。
“可是,我们公司会负责宣传的,怎么说我们也是纽约州的总代理呀。”唐宝业说道,实际上他最想拿到的,却是全美的总代理。当然,他也知道这不太可能。他仅仅是个销售商,哪怕实力比较强,他也仅仅是个销售商而已。
而人家海龙汽车,必然会在密歇根弄一块地自己建设汽车工厂。
“恩。首批我会给你40辆,其中30辆你卖给创业公司、百通风投还有ebay、google公司。剩下的,我希望你能做一个展示。在有实物宣传,同时还有几个大公司的亲身试验。我相信,这会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方式。”韩俊说道。
唐宝业作为销售商,对于汽车自然是十分内行的,韩俊的意思他完全明白,可实际上在他看来,完全没有必要搞的那么麻烦,尊域的品质,在他这个专业人士看来,是性价比高于现在任何一款汽车的。这款汽车价格上甚至能让一般工薪阶层接受。而品质和外形中产阶级也完全能够接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是真的按韩俊这样搞。效果的确会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的多了。大街上能看到尊域在跑,再配合他在纽约的宣传,给人的印象也可以更加的深刻。尊域的品质加上员工们的感同身受。唐宝业相信,只要韩俊敞开供应。单是这几个网络公司的订单就足以他获利的了。
想了想,唐宝业答应了韩俊的要求,说道:“好吧,韩先生,那我这边先找人策划一下宣传的事情。不过,你能不能给我一个确切的时间?”
他的意思韩俊也明白,如果无限期的拖延,销售商也顶不住,宣传都做了,可始终不到货,这不就成忽悠了吗?唐宝业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韩俊盘算着,等到新生产线调试完到能体现出产能,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保险起见,韩俊说道:“最晚9月底。等我的新生产线调试完成,在产能上就没有问题了。”
“好的!这样我这边也好做准备!”
――――――――――――――――――――――――――――
“金森,你瞧,这是谁的停车位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