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危险的庆典(上)-《重生记事簿》
第(1/3)页
《传奇》开服开的十分顺利,与此同时,在美国那在麦克代森跟雷诺公司合作下,工厂已经开始正常施工了。在那里的投资,远比在国内的要大的多。
韩俊此时,却把目光投向了城阳区的一片新兴工业园。并不是韩俊想在这个地方投资建厂。而是……有其他的原因。这也是笔记里提到过的,他必须要注意到的事情。
如果换做以前,这件事对于韩俊来说,还真是头疼的很,不过以韩俊现在的实力,想要改变一下那里在不久之后就要发生的事情,还是很简单的。至少可以改变不少……
这事儿还得从1993年说起,当年改革开放大潮涌动。国内许多开放城市,加强了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城市的联系。而就在这种大环境下,滨海市就跟韩国的大邱市结成了友好城市。紧接着,在1995年的时候,又跟韩国的仁川市结成了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这个“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在经济交流上,自然后者看起来更多上一些,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韩国跟滨海一来纬度差不多,又都是温带季风性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大致相同的气候,让许多韩国人非常适应在滨海生活。
同时,有了“友好城市”的这种交流,渐渐的,便有不少韩国人由到滨海来旅游,变成商人来到滨海寻求投资目标。毕竟再改革开放之初,政府的一些相关优待政策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是以。渐渐的,在滨海便有大量的韩国人在此投资建厂。
不过,一样米养百样人。先前来的一帮韩国人,许多都是真正想在国外寻求商业合作的。其中也不乏一些大的公司企业。但是随着他们渐渐发现,中国的投资环境实在太过优渥,简单来说,就是对外国人太优待了。那过来做生意的人。便渐渐多了起来。可后来的人,却不见得都是国内的精英,过来想投机赚一笔的“冒险者”也不是没有。
到了2000年,滨海可以说是全国韩国人最多的城市了。在市郊大大小小的工厂也不少见,因为中国劳动力相对廉价,韩国商人也基本上都会选择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很多中韩合资,或者韩国独资的纺织企业,电子企业,辅料企业。几乎在滨海市各个工业园里。都能看到。
而被韩俊盯上的。却是一个电子元件厂……
――――――――――――――――――――――――
大宇电子,并非台湾的那家游戏公司,而是在滨海的一家韩资工厂。
这家工厂。以生产汽车用点烟器为主,从他的名字上。就不难看出,他跟韩国大宇集团多少有点儿关系。
点烟器这种小东西,结构简单,没有太多的科技含量。很少有汽车公司会自己去生产这个。一般都是外包出去的。韩俊本来不会注意到这么一家公司的。但是,早在99年筹备建立海龙汽车的时候,韩俊钦点的海龙汽车负责人就专门找到过这家大宇电子,希望能将订单给他们,让他们在未来为海龙汽车生产点烟器。
只是,做生意无往而不利的海鑫集团,却在他们这里碰了个不大不小的钉子。当海龙汽车的业务经理找他们谈业务的时候,人家直接告诉海龙汽车的人,他们不接受中国的订单,他们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将直接提供给韩国的大宇公司。
本来这种事情也无可厚非,生意嘛,你情我愿,没准儿人家就是看中了这个方便的条件,专门在国外设立一家工厂,不仅人工便宜,而且走出口,合资公司还能获得一部分退税,对于大宇汽车公司和这家电子元件厂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在桂林,还有一家跟韩国大宇合资的汽车公司,主要生产大客车,这家电子元件厂估计跟他们也是有一定业务往来的。
可坏就坏在,这个大宇电子的接待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上!
据当时跟他们沟通的业务经理回来汇报:“他们的鼻孔都他妈快长脑门儿上了!”
海龙汽车的负责人虽然对他们那种傲慢、蔑视的态度心里有些不舒服,却也没有当回事儿,转而以招标的形式从新确定了一家提供外设电子元件的厂家。本来这事儿就过去了,可不知道在怎么,这事儿恰巧被韩俊通过几个员工无意间闲聊时给知道了。
只是,韩俊对此没有表示,却对大宇这个名字特别的留意了一下。关于这家小电子元件厂,似乎在笔记里隐约有提到过,而韩俊找时间回头翻阅了一下笔记,这个厂的名字果然就在册。根据笔记里的提示,这个电子元件厂在2001年10月底,他将会参与到某个发生在城阳某工业园的突发*件里。
笔记里的意思,是让韩俊改变一下这个事实,韩俊也觉得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是在2000年年底发生的一件事,却让韩俊有些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韩国大宇汽车,因为应经不善,在2000年11月8日正式宣布破产!
这样一来,联系几年前那家电子元件厂的表现,韩俊就觉得很多事情已经不难理解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