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言外之意,就是林老师不认为这是个事儿了?” “何止是林老师不认为这是事,这语气,林老师还确认董老师能从容应对。” “我不理解,但是大为震撼,因为这个问题上,之前才翻车了一位啊!” “实在是想不出,这件事还能如何为自己正名。” “斗胆猜一下,真诚是必杀技??” “你还是先别猜了。” “……” 现场的几个孩子如同直播间的观众们一样,也是疑窦满满。 可是还来不及问,就听到了董余晖的声音传了过来: “朋友们,我看到弹幕,有朋友说我的玉米卖贵了,说地里的收购价也就4、5毛,这里我插一句题外话哈。” 董余晖看着镜头,脸上带着淡然的笑意: “首先,这位朋友的质疑是有道理的,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鲁迅先生说的。”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怀疑是对的,但是我们要给这份怀疑一个结论。” “哈哈,这位朋友,请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 董余晖捧着玉米样品,认真的在镜头前展示,开口道: “第一点,我也是农民的孩子,所以,我知道,您说的4、5毛一根的玉米,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实话说,4、5毛一根的玉米,是现在市场上的主流,因为在今天,玉米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喂养牲口,绝大部分的玉米种植,都是不是为了给人吃。” “也正因为如此,4、5毛一根的玉米,无论是从口感,还是农残检测,都不适宜人口食用。” “第二点呢,我们的玉米是黑土地那边生产的,黑土地那边一些好的产地生产出来得好玉米,成本是很高的。” “从地里收回来,一根就是两块了,朋友。” 听到董余晖自爆成本价,张云舒一下子懵了! 还能真诚到这个份儿上的吗?! 没错,张云舒一点都不怀疑这个收购价。 因为她自己就做过生意,那时候挂在嘴边的话,真的只是那句—— 同学,我真的不挣钱!这个进价就三块二,我卖你三块五,中间三毛钱的差价还不够我车费! 实际上,进价也就一块一、一块二…… 所以,收购价2块,这绝对是真实的。 可是…… 董老师,您卖的是六块呀! 这么说,观众会不会不接受? 张云舒看了一眼弹幕,果然,已经有观众在质疑。 凭什么收购价2块的东西,在直播间要卖6块了。 甚至有人在问,这是不是压榨农民伯伯的利润空间…… 看着满屏沸沸扬扬的弹幕,张云舒相信,董老师也看到了。 可是,董余晖还是不疾不徐的对着镜头比了一个三的手势,道: “第三点,我们的玉米您吃一口就知道是什么质量了,您可以质疑、怀疑我,但是也请给我和玉米一个机会,证明我们是好的,值得的。” 说完这个之后,董余晖才解释大家得疑问: “第四点,我刚刚说这个玉米的成本是两块钱,可能有朋友会说,‘2块钱的成本,卖六块是不对的,要帮助农民,就六块钱收,六块钱卖嘛,把钱全部给到农民。’” “朋友,我也想把这六块钱全部给到农民,但是,这是不现实的。” “如果只想让农民挣钱,这个商品就不会挣钱。” 说到这里,董余晖的神情严肃,认真的分析道: “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没有中间商去挣钱,谁去收购这个玉米?” “没有厂商去包装、运输、做快递、做售后,谁能把这个玉米卖出去?” “朋友,要知道农产品最无奈、也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直接烂在地里。”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说起这个,董余晖眼睛中有一丝悲伤的情绪一闪而过: “小时候,我家种苹果,那苹果就烂在地里。” 董余晖陷入了自己的回忆中,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仿佛在掩饰什么: “那些年,大家不知道种什么,就种苹果。” “我还小,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共识,反正一个村,不,是周围的几个村,都种苹果。好像种苹果就能换钱,以解手头之急吧。” “种到最后,苹果就不值钱了。” “到了秋天,我的天呐,就北方的那种黄土原上,漫山遍野的苹果园,最后掉在地上也没人要。” “那时候折腾一趟,农民也不挣钱,中间商也不挣钱,所以卖不动。” “到了最后没有办法,你们知道那些苹果都怎么处理的吗?” “就苹果还是青的,还是酸的时候,收购的人就来收了,直接抱着整棵树摇啊摇,所有果子全部摇落,用麻布袋装起来,拿去做什么呢?做苹果醋。” “朋友们,这就是谷贱伤农啊!” 谷贱伤农…… 这四个字从董余晖的嘴里说出来,他自己的眼眶就先红了。 董余晖深吸了一口气,侧对着镜头,低着头,一看就是在极力的抑制自己的情绪。 而直播间的一直质疑声音不断的弹幕,出现了暂时的空白。 谷贱伤农……谷贱伤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