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抛去驾驶经验不谈,飓风的性能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未来在东南亚都勉强可以跟一式隼过过招。 它的几个重要参数处于P-40和一式隼之间,甚至相比P-40在盘旋和爬升率上更有优势,用来对战九七式战斗机肯定是足够了。 决策给的生产线和图纸,对二科和军工局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小到起落架大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让边区两个部门有了深入航空领域的资格。 俗话说得好,五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 边区现在的起步点,比原本已经高太多了。要知道在1941年,全世界可以独立生产战斗机的国家可不多。 虽然所有战斗机和近距离支援机的解锁权限,足足需要半年的等待时间。 但为此付出和等待的时间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到时候黄河就可以用科研槽解锁这三种类型的八款飞机。 一想到部队空军在未来会拥有多种飞机,黄河就兴奋得全身发抖。 这些武器,可都是带英研发了数十年的积累,现在这个年代的皇家空军可没走弯路。 丑国人整天想办法找更粗更大的发动机,三德子把飞机发动机厂的工人们个个都培养成了工艺大师。 毛子就差在原木上直接装发动机了,五十小时免费换新了。 本子整天研究给战斗机吃瘦肉精,恨不得把飞行员大腿卸掉一条来减重。 相比之下,带英的技术更适合边区现在的路数。即使这些活塞螺旋桨战斗机,在未来的战争中必定会被淘汰。 但宝贵的数据和资料能让祖国的研发人员少走很多弯路,更何况这系统又不是没有解锁喷气式战斗机的科研和决策。 关掉系统后,黄河突然笑出了声。 斗士、飓风和喷火,这三兄弟正是不列颠空战里的主角和配角。 三个月以后的中条山空战,大概率是喷火和飓风负责拦截护航的战斗机,斗士和少量飓风负责攻击轰炸机。 这不妥妥的不列颠空战亚洲版吗? 再加上一条民国版的马奇诺防线,这华北战场越来越有欧洲西线的味道了。 只不过这次守军不在是孤军作战,他们有了一股强大的援军和一股意外的支援。 空中也在不是敌人的主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八路军空军,会给那些在华北地区肆意妄为的鬼子一击重击。 提到接下里的战争,黄河立马想到了正在训练的李大团长。 “老李啊,你可要争口气。首秀一定要打的漂亮点,跟空军一起亮个相!” 第二章还差几百个字,差不多一点左右发。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