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王亮使燕-《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3/3)页

    当然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士族会不会秋后算账,这个就得另说。

    这也是姚苌最终决定投降燕国,而不是晋室、桓家的原因。

    慕容儁听了慕容恪的分析,忍不住一阵点头,接受姚苌的条件,不仅能够收取兖州、徐州,更能尽得姚氏的羌、汉大军。

    尤其是羌族精锐,继续交由姚苌统领,肯定能够尽快恢复战斗力。

    得到姚氏的效忠,这对于燕国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但慕容儁还是担忧道:

    “姚苌此人,不知能否信任。”

    虽然王亮说姚苌是听从他兄长的遗命,这才放下了仇恨,可慕容儁还是不怎么相信他,总觉得会养虎为患。

    这时,慕容垂出列道:

    “陛下,臣以为,现在不应该考虑姚苌是否值得信任,而是要尽快答应姚苌,将他的部众迁离旧地。

    “待将来多作试探,时日长了,总能看透其为人。

    “倘若此人野心勃勃,陛下杀他,不过是颁下一道诏书罢了。

    “而姚苌如果愿意为我大燕所用,陛下的胸襟能够容下万里山河,又怎么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姚苌。”

    众人也跟着拍起了慕容儁的马屁。

    慕容儁笑得颇为含蓄,他又问向慕容恪:

    “太原王以为,朕应该将姚苌安置在何处?”

    慕容恪沉吟道:

    “陛下,依臣之见,不知青州如何?”

    慕容儁闻言,开怀大笑:

    “好!青州好呀!”

    慕容垂、阳骛等人也止不住的点头,对慕容恪的提议很是认同。

    首先,姚苌当然不能被安置在兖州、徐州,尤其是徐州,姚襄经营数年,姚家在这里多少还是有一点根基。

    其次,河北也不是安身之地,如果让姚苌继续统领羌人旧部,这就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在没有确定姚苌的忠诚之前,怎么可能让这些羌人迁到河北。

    而青州,确实是最合适的地方。

    虽然毗邻徐州、兖州,但姚苌不是姚襄。

    以他在当地的影响力,还不可能让二州的百姓士人,置驻扎在当地的燕军于不顾,而迎奉驻军在青州的姚苌。

    同时青州距离邺城到底还是有七八百里的距离,即使燕国迁都邺城,一旦姚苌叛乱,邺城方面,也能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毕竟青州济水以北各郡,必然是要被安插许多燕国官员,用以监视。

    当王亮再次被领来邺宫大殿,慕容儁对他道:

    “王长史,你尽管回去转告姚景茂,他的条件朕都答应了,朕将以他为羌人酋帅,拜青州刺史,只盼望他能早日献土来降。”

    王亮听说条件,因为激动,惨白的脸上浮现一抹红晕,他唯恐慕容儁变卦,立即答应下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