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燕国退兵-《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3/3)页

    这個道理,慕容恪又如何不懂,否则他又怎会千里迢迢的率兵增援。

    慕容恪长叹一声,反问道:

    “虞军尚能战否?”

    吕婆楼被问得哑口无言。

    主将被擒的虞军,究竟还能不能战,大家心里都有数。

    慕容恪也不再理会吕婆楼,只道:

    “来人,送客。”

    吕婆楼走出帅帐,目光扫过大营内,正忙碌地收拾着东西的燕军将士,最终还是落寞的离开了这座营寨。

    回到虞军大营,吕婆楼也在下令拔营。

    燕军走后,虞军已经没有了在野外扎营与桓熙僵持的底气。

    但是没有苻坚的命令,吕婆楼不敢就此放弃河东郡,只得尽快退回安邑城,免得桓熙在慕容恪离开后,率军前来强攻虞军营寨。

    如果依托城墙防守,哪怕士气低落,也应该能够坚持一段时间。

    当然,慕容恪是不会跟着吕婆楼退入安邑城,免得被桓熙困死在了城池中。

    梁军营寨,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桓熙先是得知前线大捷,杨安生擒李威。

    而后又听说燕军又拔营班师的迹象,如果不是将佐们都在帅帐内,他只怕是要高兴得手舞足蹈。

    朱序同样激动不已,他进言道:

    “梁公,末将以为,如今敌军将退,必生混乱,正所谓机不可失,梁公挥师逼近,定能有所收获。”

    桓熙点点头,肯定道:

    “次伦所言有理。”

    但是话锋一转,又道:

    “只是如今胜局已定,而邓羌尚未班师,不可节外生枝。”

    毕竟桓熙的精骑都不在身边,对于他来说,此战能将慕容恪赶跑,完全占据安邑盐池,就已经达成了既定的目标,实在不想再生波折。

    按照朱序的建议,前往追击,或许能够有所收获,但是这等收获,不足以驱使桓熙犯险。

    因此,桓熙虽然认同了朱序的想法,却拒绝了他的提议,转而又对朱序委以重任,让他将三万河西鲜卑全部带了出营寨。

    既是监视慕容恪的动向,免得慕容恪打着退兵的幌子,而后回身一击,打了自己一个猝不及防。

    也是要让朱序领兵前去接应邓羌,免得邓羌在回来的路上遭遇慕容恪,或是吕婆楼的伏击。

    桓熙之谨慎,由此可见一斑。

    好在桓熙的这些担忧都是多心了,慕容恪是真的要退兵,而吕婆楼也率领剩余的五万虞军,东行二十里,撤回到了河东郡城安邑。

    不久,邓羌率领着得胜之师押送俘虏回到了营寨,桓熙亲自在营门外迎接他,与邓羌同行的还有毛穆之带来的楚国援兵。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