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京都过半的官员也来了,包括三朝元老级别的董太傅。 学士府人满为患。 一个寒门士子问道:“海先生,您已经高中状元了,以后还会去贤达书院,给我们授课吗?” “会的,只要有空,我就会去贤达书院,把自己所有学的知识,倾囊相授。”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 江云笙一一接受了朝中那些官员送来的贺礼,并且游刃有余的与他们周旋,很快与他们打成一片。 接下来的几天里,江云笙在早朝上,提了很多治国策略,可以造福百姓,还不侵犯朝中官员的利益。 让文武百官更是对他刮目相看。 董太傅不吝夸赞:“挖渠引水,既可以浇灌田地,又能储备水源,干旱的时候,百姓们也不缺水浇灌庄家。” “海学士的想法,真是独特,老朽佩服。” 江云笙双手抱拳:“太傅大人客气了,下官只是小有想法。哪里比得上太傅大人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的为陛下效力?” “海学士何必谦虚?你的很多想法,都独树一帜,不知道海学士师从何人?又是怎么想到的呢?” “下官只是喜欢看书,刚刚提出的想法,都是从书中学到的。”江云笙说道。 她活了两世,不仅博览群书,还通读了江临辉从海外带回来的书籍。 了解了海外那些国家的治理理念和风土人情。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能服务于万民。 董太傅暗暗记下海无涯的话,从书中学来的。 有空的时候,他一定要去贤达书院参观一下。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珍贵典籍。能够让海无涯想到如此奇妙的治国方案。 文武百官也纷纷夸赞海无涯,体恤百姓疾苦,日后定能成为国之栋梁。 萧明策向来古井无波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 阿笙越来越出色了,朕离她,又近了一步。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