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见简朴。 他身形清瘦,背脊却挺得笔直。 像竹石,虽历经风霜却自有风骨。 鼻梁上架着一副玳瑁框老花镜,镜片后的目光温和却锐利,扫过桌上摊开的《谷仓》手稿时,嘴角扬起了然的笑意。 当看到《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论文稿,标题上的“文以载道”四字时,动作慢了下来。 见着许成军起身问好,便先开口笑了,声音带着江南口音的柔和:“小许同志,别紧张,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不介意我先看看你这些手稿吧。” 许成军忙说不介意。 朱老到一点不讲究排场,挥挥手,只说了句“快坐,别拘俗礼。” 说着,先拿起几首诗的手稿仔细读了起来,随后翻了翻,目光还是落回到了论文上。 良久。 朱冬润目光带了几分凝重,看向许成军的目光不再柔和,多了几分审视。 “这论文是你自己写的?” 许成军老老实实回答:“朱教授,是学生自己写的,旁边有手稿。” 看了半晌,朱冬润终究是摇头笑了。 这论文是个稀罕东西,谁有这样的好内容不想着自己发表? 谁会把这样的东西给个农村知青、毛头小子! 这小子... 不光是培横小瞧了他,看来他自己也是。 他看到论文稿上“传统文论不是历史遗产,而是活的创作方法论”这句话,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未察觉。 抬头看向许成军,道:“你在《谷仓》里写许老栓熔钥匙铸犁铧,说‘铜水漫过刻痕时,像把旧账全浇成了新苗’。这句子里的‘通变’之意,倒与你论文里谈的‘古典转化’暗合。” 许成军刚要应声,他却摆手示意继续,目光落在手稿中。 “章培横说你‘未见原作,难断深浅’,我倒觉得,这《谷仓》字字都踩着土地的脉搏,有文学该有的样子。” “我来的早就先考校你一下,别紧张,不是面试,当聊天就好。” 我能当是聊天? 领导找你说聊天你敢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