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老爷子岁数大了,还是有素质的,嘴角动了动。 算了,待会老子再喷你。 苏连诚到是在一边暗暗点头,他是研究传统文论的,比章培横的要单一的多。 你们都去研究西方理论了,研究比较文学了。 我这研究算啥。 好小子,说的好! 回头打你能轻点动手。 不用打死,半死差不多了。 许成军不知道这帮教授内心在想啥,但是看到贾值芳表情逐渐不耐,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还是把比较文学的话头止住。 点到为止,说话留三分是中国人的智慧嘛! 你们自己品! “借世界文学视镜挖中国文化生命力,把民族的和世界的打通,这才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法子。不是丢了自己去学别人,是拿着自家宝贝和世界对话。” 他说到兴起,从座位站了起来,教授们也不以为忤。 他继续道:“我在乡下插队,见过凤阳花鼓等许多民俗,这些民俗里藏着最鲜活的文化密码。研究它们不是为了复古,是为了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更清楚该往哪里去。” “文学要激浊扬清、兼容并蓄,借着传统文化,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反思咱们民族该怎么往前走,这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意义一脉相承。” 苏连诚眼中闪过亮光,终究是没忍住:“那跟外面的世界比起来,咱们的传统文化又有什么分量?” “民族的,才更有资格成为世界的。” 这话一出,听的章培横、朱润东、苏连诚“啪”的一拍桌子。 说的真好啊! 金句叠出,又还很有道理,真的说到了这些做古代文论研究的教授心坎里了! 这都可以写一篇论文了。 不对,从头到尾这知青的每一个回答都有新意、有格局、有内容。 他们可以肯定的是, 虽然不知道怎么练就的, 但这年轻人有自己的一套做学文的方法论! 许成军:怎么练就的?你考遴选你也会。 贾值芳依旧眉头紧皱,王水照听得认真。 许成军看着几位教授鼓励的眼神,正了正神色,目光灼灼,“就像京剧的唱念做打,古琴的清微淡远,这些带着民族印记的文化瑰宝,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 “民族文化吃透了、挖深了,才能真正和世界文学接轨。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懂得珍惜研究,又怎能指望别人尊重认可?” “同时我私以为,眼下的伤痕文学是不长远的,随着我们思想越来越开放,改革逐渐深入,我们可能发展出‘改革文学’‘反思文学’诸如此类的各种题材,但是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寻根’,寻找文化的根源。” 这视野! 你特么直接读博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