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问题是,如果换做其他任何一个普通的企业,产品没有适合的市场,又亏损如此严重,大不了宣布破产了事。 可是它欠的钱实在太多了,又有三千多张嘴等着吃饭,岂能简简单单破产了事?这样规模的企业要是简单的破产,不单单是吕文,也会有不少人跟着吃排头的!这种责任,并不是一个两个人就能担负的起来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当这份报告摆在吕文眼前儿的时候,他也深感头疼。 实际上,此时如果有个人来直接收购掉这个企业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吕文可不是傻子,他也不会认为商人是傻子,这样多的负债,如果可以跟田柏坤收购毛纺厂的时候一样,把不良资产和负债剥离出来然后宣布破产,那样他就不会这么头疼了。 全是因为这个单位许多更高位置的人在看着,一旦操作不好,后果不堪设想,并不是简单的破产就能解决的。 但是,这样却早就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这样高的负债,必须要解决,却不能完全的抛弃,但如果企业内部自行改革,会不会有效果就不说了,吕文也感觉恐怕就是让个经营天才过来也不见得会让他起死回生。 要么,就有人出面来收购了这个企业。可这么高的负债,有谁会来收购?除非这人有着深不可测的背景,可以让这个单位破产而不会受到任何牵连,但吕文纵观他所了解的人,几乎都没有一个这样的背景。 这可如何是好呢? 他不是没有想到当初韩俊的承诺“完全按照合法的手续,不会让国家损失一分钱。” 但在吕文的心里,却根本不会对韩俊抱有任何奢望,他海鑫集团就算财力再大,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恐怕不仅不会救活自行车厂,弄不好还会把海鑫集团这个刚刚新生的明星民营企业给搭进去。 那样就太悲剧了。 可是看到滨海自行车厂这种样子,吕文也倍感痛心疾首,如果自行车厂的问题不能妥善的解决,或许他在滨海会捞取不少的政绩,但仅此一项就会让他的这些个政绩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抹杀。 越想越是头疼,毫无办法的吕文甚至有些恼怒起把这个资料摆到自己跟前儿的人来了。 为今之计,却也只能拖一天是一天,在内部挖潜的同时,再观望一下,最后实在不行,就打个报告给省里,强行申请破产。反正滨海自行车也卖不动,跟全省各地的自行车厂相比也毫无竞争力。 想到此处,再看自行车厂,给吕文的感觉,就像是一颗肉瘤,随时有癌变的可能。 ―――――――――――――――――――― “吕书记看到了吗?” “看到了。” “有什么反应?” “吕书记心情很不好,估计已经开始想对策了。” “很好。” “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呢?” “给吕书记提个醒啊?现在谁有能力接手这个单位,就把它给谁。” “呵呵,只是这样一来,接手的人就要遭殃了吧?我看现在有能力接手的,只有钢厂、石油化工这样的庞然大物了吧?” “这个……也不一定。”(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