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方关注-《重生记事簿》
第(1/3)页
“小韩,这件事市政府会出面帮你协调一下,但不会直接干预,这一点,你要清楚。”吕文略作思考,便答应了韩俊的要求,只是“预防针”还是要给他打一下的,操作公司上市,政府出面会少些麻烦,但事成与否,他也不敢打包票,毕竟海鑫集团有些硬性条件还是不符合的。
“这个自然,你能出面,我就很高兴了。”韩俊说道。
这个时候,吕文似乎想起了什么,有些太不确定地问道:“小韩,公司若要上市,那海鑫集团的透明度就要大大增强了,你现在有新技术,不怕……技术泄露?”
自行车厂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看似光明的前景,吕文认为这跟韩俊有着电动自行车的专利技术不无关系,但公司一旦上市,正如他所说,透明度也将大大增强,企业机密泄露也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如果韩俊没有了技术优势,那自行车厂还能不能继续在光明的道路上走下去,能走多远,不由的让吕文一阵担心。它可是滨海国企改革的亮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暗淡下去。
韩俊闻言却是不以为意地一笑,说道:“吕书记,您多虑了,我们海鑫集团做的都是正大光明的买卖,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说这句话的时候,韩俊语气轻松,神情自然,和话中的意思却透着浓浓的自豪和霸气,让吕文听了也不禁为之动容。
是啊,企改的猫腻他太了解了,可大环境如此。民不告,官不究,只要不出大问题,整体结果不错。不光是他,所有人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两相对比,韩俊收购自行车厂的举动。无疑让人挑不出哪怕一点儿的毛病,这也是吕文为何准备不遗余力地帮助他的原因。虽然没有金钱上的交易,但韩俊一举一动都给他带来了大量的利益,海鑫集团值得吕文付出。
紧接着,韩俊说道:“而且,吕书记,我也没有死抱着电动车技术不放的心思。它可是能卖不少钱的呢。一个热闹的街,只有一个老板可不行,”
见他一脸玩世不恭的笑意。吕文有些哭笑不得。见他已经有了决定。他也不好在说什么,转而告诉韩俊,跟上面沟通的事情。他会尽全力。
得到了他的保证,韩俊也没有多待。将造就准备好的海鑫集团的材料交给了吕文便告辞离去。
――――――――――――――――――――
电动车的生意做的如火如荼,在滨海的大街上,骑电动车的人已经很常见了,这种价格不高,但很实用的交通工具很受市民们的欢迎,更何况还有政府的补贴,价格上也能比其他地市便宜不少。是以,当电动车真正投放市场的时候,反响相当的不错。
在五月初的时候,“海鸥牌”电动自行车已经悄无声息地卖到了山东全境!不管是滨海、济南,连山东各市下属的县里,也有了电动自行车的身影!甚至天津、北京等大城的顶点也雪片似地飞来。
短短上市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能取得如此不错的销量,自行车厂的工人们在火爆市场的刺激下,一个个都是欢欣鼓舞,而在末位淘汰的“鞭策”下,也是卯足了劲儿的生产。
而韩俊也乐于看到这种情况,但一直到五月初的时候,也不见有人上门来收购自己的技术,这倒让韩俊有些意外,明明自己想卖,居然没有人来买?
看着近一个月的财务报表,正式投产两个多月,不算已经出口日本的1000辆电动自行车,国内的销量就达到7000辆,当然,钱是赚了不少,但除却开支和偿还原有的欠款,也是所剩无几,要想扭转亏损的局面,还是需要时间,不过,此时已经没有人会对盈利产生质疑,各项数据表明,自行车厂已经开始向着健康、快速的道路上发展着。
当然,在韩俊看来卖技术,也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放下手中的报表,韩俊给王爽去了个电话……
“什么?韩俊,你没事儿吧?你要卖掉电动车技术?”王爽听韩俊不像是开玩笑,震惊异常。
“恩,对呀,这有什么不好吗?”韩俊反问道。
“哎呀!韩俊,你知不知道现在全滨海的媒体都在盯着自行车厂,而且现在自行车厂刚刚起来,眼看形势大好,你却要把赖以生存的专利技术卖掉?这个时候跟别的厂家竞争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呀!”
王爽说的没错,作为媒体来讲,现在都在盯着自行车厂,都在算计着自行车厂实现扭亏为盈的时间,而这个时间越短,这条新闻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但王爽左思右想,也感觉要是现在卖出了电动自行车的技术,会大大的延长这个时间。
韩俊却是不以为意地笑笑,说道:“呵呵,嫂子,谢谢关心,我心里有数,你什么时候还见过我做过赔本的买卖?”
听他这么说,电话那头的王爽嫣然一笑,想想也是,韩俊这个小狐狸,貌似还真没做过赔本的买卖,哪次他不是赚的盆满钵溢的?
可犹自不放心道:“那你知道,明天要是这条新闻一见报,会有什么后果吗?”
“当然知道,到时候全国各地的自行车厂商,估计都有兴趣过来分一杯羹,实际上我还奇怪呢,怎么这么久了,还没有人上门来跟我谈谈合作的事情。”韩俊说道。
王爽叹了口气说道:“那好吧,这件事,你真的想清楚了吗?别到时候我们新闻报了,你却变卦了。”
“嫂子,你就放心吧,我什么时候干过那事儿呀?你太小看我了。”韩俊撇撇嘴,似是不满道。
“呵呵,那行。我这就给编辑说说。估计他又该乐的睡不着觉了。”
“哦,对了,嫂子,外地你有相熟的业内的朋友吧?给他们的也通个气儿。滨海这边影响力还是小了。”韩俊不忘叮嘱道。
“行了,我知道了,哪次你不是弄的满城风雨的。我在考虑,要不要跟你征收点儿广告费。”王爽取笑道。
“哈哈。嫂子,我在你报社打的广告还少吗?别那么小家子气。我这每次都给你提供免费的新闻你还不好好谢谢我?”
俩人说笑了一阵儿才挂了电话,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一抹好看的笑容浮现在了韩俊的脸上,他要放出话去。海鑫集团不会紧握着电动车的技术不放,他欢迎全国各地的厂商,上门洽谈技术转让的事宜……
――――――――――――――――――――
济南,素有火炉之称,虽然才进入五月。可这里的天气已经有些夏季的味道了。济南自行车厂。厂长办公室。大吊扇呼呼的吹着,可厂长的脸色却不似户外阳光那般明媚,滨海的电动车一进入济南。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还看不出对他们的产品有什么冲击。但厂长却感觉,长此以往,等滨海的电动车规模一起来,成本下降,电动自行车的价格一定会随之大幅下降,届时,对自己产品的冲击将会大到一种什么程度,他实在不敢想象,自行车这个行业诞生这么多年,利润已经相当的透明了,如果为了跟电动自行车竞争,从而降价,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打击。
可就在这个时候秘书拿着当天的齐鲁晚报兴冲冲地对厂长说道:“厂长!您看!”
“什么!?滨海那边真要卖技术?这才几天?”看完秘书示意的那篇文章,厂长惊讶道。
他不是没有想过上门却购买海鑫自行车厂的电动车技术,只是他并不认为韩俊会痛痛快快地将技术卖给他们,毕竟此时他们有着太大的优势,如果把技术给了他们,多方竞争之下滨海方的市场占有率一定会随之下降,要是换了他自己,是说什么都不会往外卖的。想得到技术,要么你自己研究,要么就老老实实看着我赚钱。
或许他最终会迫于舆论以及政府方面施加的压力从而售卖技术,可估计真到那时候,市场早就被他们占的七七八八了,再跟他们竞争,也是有着绝对必胜的把握,这个时候去滨海购买技术,无异于自取其辱。
他的这种想法几乎也跟各地其他的自行车生产企业大同小异。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韩俊居然会这么大方!
实际上,韩俊却知道,电动自行车的专利,他手里一共有三项,分别是蓄电池、轮毂电机和整车!而他所售卖的技术,仅仅是整车!
别的厂商得到了整车技术,的确可以生产出品质相同的电动自行车来,但好的电动车必须要有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和功率相符的电机,那么,你依然要从我这里买!
就在韩俊宣布准备对外转让技术的同时,滨海高科园的一块空地上,建设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高大的厂房,在不久的几个月后就能投入使用,所生产的产品,便是蓄电池!
至于轮毂电机技术,韩俊早就打好了谱,准备卖给滨海风机厂,那种小玩意儿,他们完全可以生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