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这才刚 刚开始-《重生记事簿》
第(2/3)页
四亿两千万的现金,海龙汽车将会拿下42%的股权,足以让他成为大宇汽车的控股人,虽然韩俊同样报出了十三亿美元的收购价,但是因为海龙汽车允许周国民银行等一众大宇汽车的债权人,以债权入股的形式成为股东,实际上,直到最后,海龙汽车也只不过花了四亿两千万美元便拿下了这个实际价值超过百亿的庞然大物!
从一开始上价值上百亿,到价值近七十亿,再到二三十亿,直到现在的四亿,大宇汽车的身价一路缩水,也让韩俊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无法**生存的公司,从它开始拍卖的时刻起,就注定了在今后的谈判中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如果不是因为大宇除非是有人接手才有可能起死回生的话,他的身价怎么可能跌成如此不堪?
可是,如果不是他的身价跌落至斯,韩俊也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就摘了这个果子。当然,于此同时,韩俊还要肩负起大宇汽车当初那累累负债。177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因为国民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用以入股了33%,实际上海龙所要负担的债务,也没有多少了。并且,当海龙汽车提出要收购大宇的时候,韩国的银行也乐意提供低息贷款给海龙汽车,有了韩国银行的部分贷款加上国内银行的支持,海鑫在资金方面,也算充裕。
用四亿多点的钱,还来百亿的资产。尽管有众多的负债,可相对于得到了利益,韩俊根本就不会在乎那点债务。因为债务有还完的一天,只要经营上没有问题。韩俊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扭转目前亏损的局面。但是,成熟的研发团队,却不见得是能用钱买来的!
不管外人如何看待这件事,在海鑫的高层。都觉得,如果新公司在经营上一切顺利的话,这怎么看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当然,前提是经营不出现问题。不过,没有人会对韩俊的经营产生怀疑。同时,看着他这么多年来,依然在不断地进取,海鑫已经远不是当初那个仅仅在滨海出名的私营企业了。
此时,因为海龙收购大宇汽车投标成功。让海龙汽车以及他的母公司海鑫集团的名头顿时家喻户晓。此时的海鑫。可以说已经享誉全国。当初就有点儿认为海龙汽车会动真格儿的媒体。此时纷纷站出来,希望能对他们做一个专访。
只是在韩俊的要求下,海龙汽车上上下下三缄其口。一丝一毫地信息也不曾透露给好奇的媒体。
韩俊很清楚他们想知道什么。
收购了大宇容易,只要给钱。韩国政府就巴不得将包袱甩出去。但是要盘活这样大的一个企业,让大宇在韩国内外的各个工厂活起来,从新打开市场的销路,可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搞定的。记者们都存着一肚子的疑惑,想知道韩俊究竟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盘活偌大的大宇……
――――――――――――――――――――――――――――
大宇汽车,有众多的海外工厂,虽然这种疯狂的扩张是导致大宇最终破产的原因之一,但对于韩俊来说,着同样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随着大宇汽车的破产,这些海外工厂也陆续停工,山东大宇就是中国国内的代表。
关于山东大宇,韩俊已经有了腹稿。这家设在烟台的工厂,目前可以批量生产发动机,但也仅限于发动机。海龙汽车有自己完备的发动机生产线,在性能、产能和价格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内,暂时并不需要再次**经营一个发动机工厂。
是以,韩俊已经提前给省政府打好了招呼,将山东大宇直接放给山东政府,拟定授权厂方可以在国内售大宇的发动机。这样一来,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之前那些无谓的耗费。虽然之前大宇已经倒闭,但是产品的品质还摆在那里,销路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承诺厂方,如果他们的经营情况良好,三年以后,海龙汽车会优先考虑收购这家企业!同时,在三年之内,只要他们生产的发动机没有质量问题,如果碰到销售上的困难,海龙汽车也会协助他们消化一部分的产能。当然,韩俊并不希望这种事情会发生,尽管海龙汽车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没有放松对新车的研发工作。
这种处理方法,仅仅是针对国内的原合资企业。真正的重头戏,却是在韩国的众多工厂。不过,韩俊对山东大宇的处理方式,也成了处理韩国国内众多工厂的一种有力借鉴。
因为海龙汽车的规模在那里摆着,他不可能跟通用或者原先大宇公司那样,有众多的海外工厂,满打满算,海龙汽车的海外工厂也仅有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家而已。海龙也没有为数众多的管理团队,如果要全部接手这些工厂,虽然资金上没有压力,可是在人员上的压力就太大了!如果全部使用当初原班人马继续管理,那么,他们会不会出现各种徇私舞弊、监守自盗的情况,短时间内,韩俊没有把握控制的面面俱到。毕竟,太多了呀!
因此,类似于“放风筝”的做法,就成了韩俊的首选!
例如,韩国的富平工厂。
海龙汽车如果完成收购大宇之后,富平工厂将成为**公司,暂命名为“富平汽车公司”。在今后三到六年之内,它将向海龙.大宇公司供应整车。也就是说,他将成为海龙汽车的特约整车加工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