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这才刚 刚开始-《重生记事簿》
第(3/3)页
海龙公司同国民银行等债权团约定,如果富平工厂能够保持高生产率,就会在今后三到六年以内正式收购富平工厂。海龙负责收购的有关人士说:“如果富平工厂的劳资双方合力尽早使工厂生产步入正常轨道,没有什么可阻止我们早日进行收购。”只不过。谁都知道这是个套话而已。韩俊对此,却不会发表任何的意见。他只是乐见其成罢了。
实际上,韩俊也知道,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即不用担心人员的问题。同时也能从侧面激发原有管理层的活力。如果他们愿意把自己玩儿死,韩俊也不会拦着。如果他们经营的好,韩俊便有时间在这三到六年的时间里,细细地观察他们的负责人。如果可用,便接纳他到中层管理团队中去,如果不可用,三到六年的时间足以让韩俊找到更好的接替者。
另外,韩俊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在里头,那就是,当初大宇还未破产之前,业绩就一般的工厂,韩俊还会继续接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少是模棱两可的。鲁迅先生告诉我们。拿来主义很好用。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市场上买鸡蛋还知道挑挑拣拣呢,何况是收购偌大的大宇汽车。还要连带众多的韩国国内外的工厂?
业绩好的工厂,那自不必说。谁要拦着韩俊收购,他一准儿拼命,可是那种本来就一般般可有可无,韩国大宇破产之前疯狂扩展的副产品,韩俊要他来干什么?徒增经营成本吗?韩俊又不傻。跟韩国人做这门生意的时候,韩俊的海龙跟通用实际上是一样的,都不想让大宇的负担拖累自己。
只是,这法子韩俊想的是不错,却也成了他跟韩国官方争论的焦点。
虽然韩俊这边说的信誓旦旦,富平工厂至少在三年内向海龙汽车提供整车,三到六年后海龙汽车可能会收购富平工厂。但是,这个“较高的生产率”如何界定?富平工厂要达到多高的生产率,海龙汽车才会同意收购,如果没有具体说明,海龙怎能不让人怀疑种种的承诺不过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诱人伎俩?
并且,海龙的这次收购,仅仅选择了其中几家原先效益比较好的汽车工厂,和几家分公司。被韩俊看重的海外工厂,海龙汽车自然会对其全力以赴,而更多的海外工厂,则直接被韩俊抛弃,用的当然就是这种“代工”的法子。产能上,海龙汽车在这些被抛弃者的支持下,将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同时也不用海龙汽车额外支付运营成本。何乐而不为?
这些公司,包括韩国国内的几家工厂,东欧的几家工厂,韩国的市场,韩俊虽然准备收购大宇,但并不想直接对其反攻,因为大宇已经淡出市场接近两年,两年里,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也足够消费者忘记你这个品牌。是以,众多的韩国市场被抛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东欧那边经济条件还不如亚洲呢,留之也根本没有必要。
韩俊更加看好的,除了中国国内的市场之外,便是美国和雷诺的大本营……欧洲市场!
――――――――――――――――――――――――――――
海龙汽车收购竞标成功,李云一为了自己的ceo的位子,便把当初通用得到的一些情报,免费给了韩俊。让韩俊知道,虽然竞标成功,但是谈判最终能否达成,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
比如,债务的问题,工人的安置问题等等。
债务问题,韩俊早就想好了,这也是很多人之前疑惑的地方。
海龙汽车想要筹集资金收购大宇,完全可以单列出来上市融资。这种收购,任人都能看出来是个大利好,只要海龙上市,很容易就能募集到大量的资金,但是韩俊并没有那样做,反而到处跑银行寻求贷款。为的,就是等待一旦收购成功,来对付巨额债务的!
让债权方以债券入股是一个解决债务问题的途径,另外一个,便是“债转股”,一旦收购成功,海龙汽车便会脱离海鑫,发行优先股偿付银行,并且从银行取得低息贷款。一来一回,将债务小米转化掉。
而人员的安置,也是韩俊所要考虑的,大宇有很多海外工厂被他排除在收购范围之外。那么他们的负责人必然会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少成本,裁员便是其中之一,但此举必然会引起工会的反弹。
在当初通用跟韩国政府谈判的时候,不断有来自韩国工会反对的呼声,韩国工人甚至走上美国街头,高举“反收购”的大旗。韩国工人如此坚定的态度,无疑源自并购之后大量工人下岗,生活无法保障。
而此时换了海龙汽车,这种情况似乎有更加严重的趋势了,谁都知道,中国劳动力便宜,他们更加担心日后的生活了。如果说之前的所有事情,都进行的很顺利,唯独工会这里出现了问题,那么结果自然会很明确,除了破裂,别无二途!
而兰斯虽然被海龙小小地打击了一下,他却也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韩俊跟韩国工会死磕……(未完待续,)
第(3/3)页